Page 163 - 知青记忆.html
P. 163
“滚”冬瓜和“赶”冬瓜
车子刚
这是一个 5 月的清晨,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森林,黛色的远山,令人心旷神怡。我
和唐明初、万建林等 8 位同学外加一个爱尼族向导,登上拖拉机,向着水利二团方向驶
去。根据连长的交待,今天我班的任务是买冬瓜。临出门时有人问我要不要带上砍刀?
我实在想不出坐拖拉机去买冬瓜跟砍刀能扯上什么关系。然而,艰难困苦的现实生活已
经告诉了我,我们可以说是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代,自从我们到了西双版纳,我们的生
命鲜血已经和砍刀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想想还是带上它。这虽是一个带着模糊概念的决
定,然而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没有砍刀,我们后来的二天里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
拖拉机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奔驰,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坐车兜风似的,心情显得
特别地轻松。
给我们做向导的爱尼族青年,黑黑的皮肤,憨厚的笑脸。他讲的所谓普通话带着浓
重爱尼族口音,听起来着实让人费劲。
车子走了半天的路,到中午时在一个连队旁边停了下来,我们就在这里吃了午饭继
续上路。没过一会儿车子停了下来,因为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大家跳下车来四处张望,可连冬瓜的影子也没见着。这时向导叽哩呱叭说开了他那
像天书一般悔涩难懂的普通话。费了好大的劲,大家总算弄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说离
种冬瓜的地方从小路走还有几十里地要走半天,但如果往眼前的那座山爬上去,一个多
小时就可以到了。其实种冬瓜的地方就在那座山顶部的背面。
大家抬头向山上望去,这山真高。原始森林从山脚起一层一层在往上叠加,看不见
山顶。已经中午了,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可山顶却仍在云雾缭绕之中,况且这山很陡,
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挡在了我们的面前。那时大家年轻,都热血沸腾。在那个年
代有句豪言壮语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爬山。这时大砍刀开始发挥作用,无数的藤蔓、灌木、荆
棘向两边退去,大家在艰难地向山上爬去。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地上本没有路,
人踩得多了便成了路。”
半个小时过去了,大伙已经是大汗淋漓,脸上手臂上出现了一道道的血痕,那是荆
棘划过皮肤留下的纪念。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爬山的速度明显减慢,只得隔一段时间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