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知青记忆.html
P. 157
文艺宣传队的那些事
张丽红
又到开学时,校门口熙熙攘攘。我跨进庄重古典的学校大门,急匆匆向办公楼走去。
突然一个穿着朴素脸色黝黑的中年妇女追上来,拦住我的胳膊,足足半分钟,怔怔地瞧
着我,眼神由疑惑转为惊讶,说话十分激动:“你不是当年的’李铁梅’吗?你唱戏那年
我刚刚读小学一年级,我在红星大队的水泥场上看过你演《红灯记》,唱得可好啦!一
根黑黑的粗粗的大辫子向后面一甩,可漂亮呢!噢,你现在在二中当老师?教什么?”
她指着我胸前的红底白字的校徽,拉起了大嗓门,还没等我回话,便一把拉过她那略显
腼腆的孩子,喜滋滋地向我说:“铁梅,这是我儿子,今年刚考上二中,分在高一(6)
班,今后请多多帮助喔!”我微笑着连连点头。目送着激动的母子俩提着行李向宿舍楼
走去,我的眼渐渐模糊起来,那个不知名的农村妇女显然来自我插队落户的那个公社,
她的一席话,掀开了我记忆深处难忘的一页……
李铁梅的眼泪
1970 年“三秋”战斗即将结束。一天收工后,我正灶前灶后忙活着,大队通讯员叫
我马上去大队部,说党支部赵书记找我谈话。我往灶膛添了把稻柴,向同屋的二个市区
来的插妹交代了几句,便匆匆离开知青小屋。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我属于可以教育
好的子女,党支书找我,该不会家中又出了什么事把?我的心忐忑不安。没想到赵书记
出乎意料地客气,要我收拾一下行李,第二天去公社革委会报到。见我疑惑不解,他告
诉我缘由。公社要成立文艺宣传演出团,要排演样板戏,要求各大队推荐表现积极又有
表演才能的青年。我愣了愣,连连摇头,我说:“第一,我不是回乡知青,而是接受贫
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第二,出身不好;第三,我从来没有唱过京剧,也没有演过
大戏。我怕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赵书记大手一挥,说是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的,
不能更改,让我放心去吧。
公社文艺宣传队员来自 19 个大队,一共 26 位,其中下乡知青不到一半,其余则是
回乡知青,还有两位老队员,当地的沪剧头牌演员顾大姐,负责化妆。姓包的琴师,负
责乐器组。复员不久的“许党员”任团长,供销队的造反队老金任副团长。公社革委会
负责人老张作了动员报告,要求我们一个月内排出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在 12 月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