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援建记忆.html
P. 219
巴楚学生印象
的大好时机。10 月学校会放两周长假,学生们到棉花种植户
的田间摘棉花,种植户按市场行情支付他们劳动报酬(每公斤
2 元左右),劳动结束后,每个学生向学校上交 160 元的勤工
俭学费。劳动期间,学生和大人们一样起早贪黑,克服温差大、
蚊子多、日头晒、棉茎扎、早上露水湿衣以及腰酸背痛等各种
困难坚持完成任务。长假后学生按要求上缴勤工俭学费,据我
了解,多数学生上缴的都是自己劳动所得。
如果说植树和摘棉花是季节性的,那么校园劳动则是全年
性的。我们到达巴楚二中的第一天就领略了他们校园劳动的场
面。那时,校园操场正在整修,8 月的南疆骄阳似火,学生们
在班主任组织下,铲草、拔草、搬运、清理各种垃圾,有的手
掌打泡了,有的衣服刮破了,有的腿脚碰伤了,但他们全然不
顾。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淌,他们用手去擦汗,脸抹成了
泥花脸,令人忍俊不禁。我曾经当面夸赞他们劳动中表现的可
贵精神,有同学说“新疆娃都很能吃苦”,这句话大概就是对
新疆学生劳动素养的最好诠释。
不仅劳动如此,参与其它活动同样表现活跃,在他们身上
体现出脚踏实地的精神风貌。每年一度的捐款,学生们无论家庭
条件如何,都慷慨解囊,表现十分踊跃,他们把自己平时都舍不
得花的零花钱投进捐款箱,捐给那些更需要钱的地方。
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我们支教的学校已经有多年没开
运动会了。我们到了以后,车校长建议,为活跃学校气氛和推
动全民健身活动,是否筹集点资金开一次运动会,此建议经研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