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52

&'()



                丸横飞, 我们居屋的墙壁, 节孔累累, 玻璃窗粉碎零落; 于此杀声连天,

                枪林弹雨之下, 我自想道: 倘使这次我还能活的话, 此役结束之后, 将见
                不知有多少可怜的牺牲品哩?
                    晨光初露锋芒, 枪声渐渐止息, 死了几何? 伤了多少? 公路好似用战

                士的尸骸铺成的一般, 战争就是一场大屠杀, 这是昭然若揭的事。 但在我
                们中将有何发现呢? 奇妙! 满坑满谷, 二千有余的难民, 他们谨慎遵守着
                我们禁止外出的命令。 蹲踞在指定的安身所里, 除掉一位青年, 擅自走出

                避身处, 为一流弹穿伤大腿外, 竟没有一个受伤的。 凡投奔圣母荫庇之下
                的, 圣母都一一保全他们安然无恙!
                    艰险的时期过去了, 大家想和平即可恢复, 避难者, 可得重归故乡

                了。 那料想虚望一场! 大战之后, 小冲突接踵而起, 如此难民的数目, 只
                有增加上去, 十一月底, 已过了三千, 山上的茅舍、 草庐, 以及凡于可以

                居住的处所, 皆充满着苦怜的难民。 为此新堂不得已改作了收容所。 庄严
                的圣殿, 呈现着意想不到的景象, 一群庞杂的难民, 寄留在内, 约有一百
                余户。 他们竖起堂中的长凳宛如高立的板壁, 互相分开, 由堂身内部, 直

                到西大门上的唱经楼为止, 几无空地, 足足四月之久, 约有一千人住在那
                里。 他们有时下山, 不过为寻取一些食物而已, 当时的生活品, 是不便易
                寻到的呀!

                    一九三八年四月下旬, 撤清圣堂, 众人纷纷回乡, 有的设法逃至上
                海, 但佘山始终收留不能返里的难民, 因为他们的家宅受了炸弹及炮火的
                洗礼, 或是因路途不妥, 或者回去不能安居乐业, 直到秋末, 佘山好似城

                角门外地带, 破屋陋室之中, 残生着一般贫民, 他们能以活命, 大概都依
                赖他人的援助。

                    的确, 维持这多人的生命, 是要紧的一件事。 幸然! 美国的 “红十字
                会”, 慷慨解囊; 又借季祥林 MeGreal司铎的博爱介绍, 美国的 “救济
                会”, 也特地来捐助我们, 季司铎原系该会会员之一呢!
                    当此水深火热时期, 朝圣团是否停顿? 不, 没有停顿。 虽然交通不

                便, 住宿难寻, 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伙一伙的朝圣团, 不顾这一切的阻
                碍, 络绎前来, 有时还很多, 另外是开圣母月, 或是月廿四的圣母进教之



            142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