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51
¿"d\cÀ"d]Z{|9"Á
自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年佘山的一瞥
( 法国)颜总铎①
在上海有许多公教教友, 和佘山发生了关系, 他们来佘山朝圣时, 可
以见到众夥的人群, 是由四乡近处聚拢来的, 而且他们还晓得不独江苏教
友前来朝圣, 即浙江、 安徽、 山东, 甚至汉口、 北京, 亦不乏其人呢。 直
至一九三七年夏季, 宽大的新堂———叶肇昌司铎P.Diniz的杰作———充
满了各地的信友, 华人居多, 但欧美人亦不在少数。
哼! 你瞧! 这年初秋, 小山的外观顿时改变了, 已经不是欣跃的朝圣
园, 却是为躲避飞机轰炸, 艰苦地爬上山腰, 来寻找一块安身地的受惊民
众了, 我们见到不特是教友们来求圣母的护佑, 即大批的教外人, 也离弃
了正在遭轰炸的松江城, 或者已经被炸得残毁的房屋, 潮涌地投奔到圣母
座下, 隐身在佘山一个小角落里。
九月中旬, 我们将松江正心中学的学生, 留宿佘山: 男生住在神学
院, 大修院, 诸位修士避暑的圣母楼, 女生则住在山脚下, 上海周、 沈二
姓教友的别墅内。
不久以后, 房屋不敷应用, 于是厂棚、 亭榭等, 都让难民去住, 又以
竹盖草搭造茅屋多间。 山巅的天文台, 也曾一度收纳了难民, 由下而上,
直到装有巨型观星机的圆屋顶内。 真可说 “人山人海” 了!
战事一刻不停地继续下去。 十一月九、 十两夜, 大会战开始了, 子弹
由原野穿过竹林, 嗖嗖作声地, 向我们飞来。 此后, 炮弹也驾临了。 最后
便是一片嘈杂声, 初起山麓, 山腰, 继而直达山巅。 机关枪格格不停, 弹
① 颜总铎,即颜辛傅 ( Chevestrier ),法国人,佘山圣母大教堂总本堂神父。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