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47

cY¼ˆ79½¾


                    亭三处登陆,惟人数不多、实力分散,我军分别予以包围痛剿。破晓

                    后,敌机多架在澉浦乍浦附近轰炸,我军损失甚微。
                        【 中央社上海五日电】敌舰在金山嘴沿海向我炮击甚烈,我军亦
                    以重炮回击,当有敌舰一艘中弹击沉。




                    篇后, 父亲附题:
                             “《 大公报》26 / 11 / 6。余于二日抵徽州,三日到芜湖搭轮,

                        五日抵汉口。”



                    “八一三” 日寇突然进攻上海, 上海军民奋起反击。 保卫战历时近三

                个月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十日)。 其间, 松江、 杭州等地不
                断惨遭敌机轰炸。 这段时间父亲恰在江南, 目睹家乡浩劫。 为了铭记这段

                历史, 他将记载日寇罪行的报纸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先父浦江清先生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师, 一九三六年和母亲结婚后,
                就在北平建立了小家庭, 他们本应生活在清华园里, 这时为什么会在南方

                呢? 只因一九三七年 “七七” 事变, 抗战全面爆发, 北平形势日益紧张, 战
                争彻底破坏了他们的生活。 那时母亲已怀孕六七个月, 将要生产。 于是父母
                在七月底回到松江, 住在外祖父张琢成先生家中 (即父亲所称“张宅”)。

                    谁知 “八一三” 上海战事又起, 县城也不安全了。 母亲的姊妹多, 当
                时都在家里。 大姨、 三姨和母亲都是孕妇; 顺姨带着儿子; 四姨回了萧山
                婆家, 而留下了女儿和奶妈; 小姨尚未成年。 大家还在商议怎么办, 炸弹

                已落到松江。 一群妇孺便由外祖父带着到石家浜亲戚家去避难。 此时上海
                已打得非常激烈, 夜间向东南方向望去能看见满天火光, 也能听见隐隐的

                炮声。 父亲先送奶奶、 叔叔到另一处乡下, 不久也来与母亲会合。 九月三
                日, 母亲在大舅姥姥的旧屋里生下了我。 因为营养不良, 我生下来既瘦小
                又软弱, 连吸奶都不会, 小便也不通。 幸好有两位表姨是产科医生, 三姨
                又带了些药, 母亲和我才得以保全。

                    父亲一直在等待学校的电报, 终于等来了。 得知战时清华、 北大、 南
                开合并, 成立联合大学, 校址在长沙, 系里盼他早去上课。 前线传来的消



                                                                                  137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