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49

cY¼ˆ79½¾



                学, 后又随校西迁到了昆明。 学校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他坚持自己的岗

                位, 为了教育事业, 为了青年, 越走离家乡越远。 而母亲则随外祖父在江
                南逃难。 先在萧山河上店, 待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杭州失守, 就再往西边
                山里走。 不能再往西时, 就决定再回上海。 于是出山到临浦, 由水路到曹

                娥, 再坐火车到宁波, 坐货轮到了上海。 一路颠沛流离, 吃尽了苦。 三姨
                新生的儿子在流亡中夭折。 我也生了两场大病, 是母亲竭尽全力, 才把我
                留住。 一九三九年回到松江, 家已被焚毁。 秀南桥堍张宅———外祖父精心

                设计, 自己购料建起来的新屋, 成为一片废墟, 只能寄居在亲戚家。 一九
                四〇年, 外祖父设法将劫余的柴房接出几间, 我们才住了回去, 他的画室
                因此就命名为 “此木轩”。

                    我四岁时, 父亲曾利用
                休假回来一次, 本想带母亲

                和我去昆明, 可是母亲又怀
                孕生了弟弟, 父亲只好再次
                只身返校。 因浙赣路不通,

                绕道福建, 途经九省, 行程
                八千里, 历尽千辛万苦, 终
                于在一百七十七天后到达昆
                                                     浦江清、张企罗全家合影
                明。 这段经历, 在他的 《西
                                              资料来源:冯克力主编 《 老照片》78辑,山
                行日记》 中有详细记载 (见
                                            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
                《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

                三联书店一九九九年版)。 等到抗战胜利, 清华复员, 父亲返回松江时,
                我已经九岁了。

                    我的童年是在沦陷区外祖父家度过的。 从小我就经常听母亲讲在石家
                浜生我以及带着我逃难的种种细节。 我和弟弟玩耍的屋后荒园就是被日寇
                炸毁的旧屋遗址, 屋子没有了, 地基还在, 砖缝间长满了野草。 去学校必

                须从桥上日军哨兵前走过, 那带刺刀的枪和凶恶的狼狗让人心惊胆战, 我
                不敢去上学。 日军清乡扫荡时, 我家后河漂过的死尸一个接着一个, 一整
                天都过不完, 外祖父为他们点上了香。 这就是战争给一个幼小的心灵留下



                                                                                  139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