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54
&'()
抗战期间家事点滴
赵修仁①
一九三七年, 我七岁的时候, “七七” 事变, 抗战爆发。 不久 “八一
三” 淞沪战事又起, 松江经常被日机轰炸。 为躲避轰炸, 就在家里的竹园
中挖地三尺, 用竹竿为梁, 盖上棉被, 当作防空洞。 飞机来了, 一家老小
就躲在里面。 不久, 在一次轰炸中, 一颗炸弹落在附近, 躲在洞中的妈妈
受到极大刺激从而得了心脏病。 不久情况愈加危急。 一家人不得不离开石
幢子 (今称唐经幢) 附近的老宅, 分散到各处。 父亲将妈妈和年幼的妹妹
带回上海租界内, 其他人员分散到几处农村避难。 我和祖母两人一起在乡
下过了一两个月, 就得到曾祖父在乡下罹患霍乱病去世的消息。 祖母和我
就回松江老家奔丧。 安葬完曾祖父后, 爸爸就租了一辆汽车把曾祖母、 祖
母和我接到上海, 住到公共租界极司菲尔路的华村。 在那里住了将近一年
后搬到了愚园路俭德坊, 从此开始了在上海租界内的生活。 直到一九四一
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 我先后在工部局第四小学和新闸路小学读书。 一
九四二年在新闸路小学毕业后进入圣约翰青年中学, 在那里读完了初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 封掉了父亲在租界里办的美商良友
图书出版公司。 一家生计无着, 更为严峻的是, 日本驻上海的副领事通过
父亲公司的同事约父亲见面, 想逼迫父亲为日本人办刊物。 父亲急急忙忙
改名赵芳梅逃离上海, 经武汉去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桂林。
父亲走后, 全家三老三小的生活全靠母亲承担, 那时母亲的身体很不
① 赵修仁 ( 1930— ),江苏松江 ( 今属上海)人,赵家璧之子,大连
理工学院教授。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