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55
松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发展
家庭农场之后,通过返田,把有机物返到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壤的可持续能 47
力。以一户规模 150 亩左右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例,一年生产的粮食
和养殖的生猪分别可供 300 多人和 3000 多人消费,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同时
畜粪便就地处理,也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市里面大量减少养殖
业,但我总觉得我们还是要吃猪肉的,没有这个味道哪有肉香,这个味对人
体没有害处 的。
因此我们松江会继续发展养殖业,现在一千多头猪放到土地里面,土地
又好,猪肉又好,虽然稍微有点臭,但农地得到充分利用,肥力得到很好的
培育,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减少,从而保持了基本农田的生产力和江南水乡的
田园风貌。路怎么走,松江经验需传承在推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我们大
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注重完善体制机制,从而积累了有益经 验。
家庭农场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第一,这种形式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农
业发展还是需要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这种积极性才能
与日俱增。同时,其他再发展,生产力不发展、不持续也不能算真正意义的
成功,所以松江家庭农场的成功关键是这种多赢模式的成 功。
第二,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在于领导的重视。像我们这种经济模式,
如果没有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推动是不可能成功的。特别是盛亚飞书
记对家庭农场的倡导都是带有指导性的,领导对此坚定不移,我们就千方百
计去实践。如果领导不重视,可能就没有这么多力量,家庭农场也就不会发
展这么快,所以领导的重视十分重 要。
第三条成功经验,我认为是松江完善的配套服务。从区领导到我们农委,
大家都是齐心协力,创造性地推进家庭农场发展。记得 2008 年,第一年做家
庭农场工作的总结,在大会上我们就说,松江家庭农场要实现三件事情:第
一是农民要勤奋,第二是政策要配套,第三就是服务要到位。农民劳动离开
服务,没有收割机、没有拖拉机、没有烘干机一定是一事无成 的。
总而言之,搞农业既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又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还要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