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54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46 搞。可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再好,我们每个人都是要吃饭的,中国那么多
人的饭碗握在别人手里肯定不安全,所以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如今很
多年轻人都不想种田。现在,我们松江解决了这个问题,子承父业搞农业的
很多,也有很多大学生回来搞农业。我们提出要使农民在松江成为体面的职
业,这个体面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农民是很有荣誉感的。以前的
农民总是默默无闻,现在农民也有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劳模、上
海市劳模的,报纸媒体都非常关注他们,农民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农民的收入和素质提高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留住高
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留住人的关键就是让农民有较高的收 入。
我一直认为搞农业的收入一定要高于打工的,当时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有位记者就问过我,为什么家庭农场收入要比打工高,他认为虽然农忙的时
候比较忙,但农闲的时候还是很空闲的,6、 7 万的收入在 2007、 2008 年还是
比较高的。我说搞农业这个收入是不高的,农民的收入有三个部分组成:第
一,他是劳动力,每天干活;第二,你们是白领,他在农场也是一个管理者,
也是一个小白领;第三,他的劳动力、种子、化肥等投下去,他还是一个投
资者,投资还是要有回报的,所以三个东西加起来他的收入一点也不 多。
目前,松江粮食家庭农场户均净收入已超过 12 万元,超过普通打者工一
倍以上。农村年轻人之前是犹豫观望,现在争先恐后加入家庭农场经营中来,
大学毕业生回乡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也日益增多,一支有知识、懂技术、会
操作农业机械的职业农民队伍正在形成。发展家庭农场为有效解决“谁来种
地”问题提供了新路 径。
最后,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相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发展家
庭农场更有利于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效。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时,上海城市里的粪便是运到农村用来浇肥的。可是随着时代发
展,却忘了老祖宗的东西,特别是工业化之后农家肥没有了,农田大量使用
化肥和农药,用其他有机物施肥太少了。我觉得我们土地再这样下去是有问
题的,土地量不可增加,我们只能想办法去保持土地生产的能力。所以搞了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