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39
“公司+农户”——大江公司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
过河探索出来的。但是我感觉董事长杜述古和常务董事梁长根、李关生他们 31
搞经济确实是很果断的。后来,我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 1200 万羽肉鸡开
始,几年以后到 3500 万规模,后来到 1993 年我们股票上市前后,达到 5400
万规模。我感到关键是我们在正大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前后左右快速延伸产
业链,快速膨胀;而且结合本地特点,看得比较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
是以杜述古为首的本地人班子在操刀的,泰方人员干预比较少。杜述古这个
班子动手速度很快,各项目标任务能很快落实。比如第一年摊子铺开来,佘
山祖代鸡场很快就弄上去了;洞泾父母代种鸡场和 8 个商品代肉鸡场也相继
动工兴建;又在洞泾借了一间闲置的旧厂房,建了一个临时的饲料厂,以应
急需;肉鸡宰杀则由新桥杀鸡厂代工。就这样抢时间、争速度,我们把大江
“一条龙”的架构给搭了起来,在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就有鸡肉产品出口创
汇。所以,当时曾有“大江速度”的说 法。
“公司+农户”
“公司+农户”,大江公司成批培养万元户,大江公司成批培养万元户
大江朝着“一条龙”连贯作业的方向努力,本应形成的是一个封闭体系。
然而,一个企业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最大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大江不会例外。最初谢国民建议我们把 8 个肉鸡场全部改成种鸡场,
我们还不理解。到 1987 年,看到商品代苗鸡在市场上好赚钱,大江就在奉贤
县南端海滩与南京空军后勤部合资,迅即建造起第二个父母代种鸡场,并同
步将 2 个商品代肉鸡场改建为父母代种鸡场,并增建 1 个孵化厂。可见,正
大关于把着力点放在饲料和苗鸡方面的建议,后来我们听进去 了。
那时候,真是“火”了一把! 1987 年 2 月,就有江苏无锡、常州,广东
南海,浙江富阳以及上海市郊的南汇横沔、松江洞泾等许多本地外地的饲养
场、专业户来订购大江苗鸡。因为养大江鸡效益高,养鸡每只净收入 2 元左
右,最高能达到 5.2 元,所以大江苗鸡、大江饲料极受欢迎。我曾跟着销售
部唐德才经理到奉贤县四团乡,耳闻目睹那里的“养大江鸡热”。他们乡副业
公司的经理老方和书记老陈都说:“鸡苗不够供应,群众有意 见。”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