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37

“公司+农户”——大江公司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







                面,起点是高的。正大总裁谢国民有句话直到今天还在讲:“要办一个成功的                                                29

                企业,必须要用全世界的脑袋、用全世界的钱为我所用。”的确,大江公司一

                开始就体现了这种“全球眼光”的先进性:它的孵化设备是加拿大詹姆斯威
                公司的,饲料设备是美国乔太公司的,种鸡是美国 AA 公司和艾维茵公司的,

                饲料配方是正大的。启动以后,也一直有好东西不断输送进来。但是,大江
                不满足于照搬正大模式,而是结合上海地区区情、中国国情,逐渐建立起具

                有大江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就是说,大江进行的是一个“将植物蛋白转

                化为动物蛋白的系列工 程”。
                    最开始,中泰双方项目洽谈时,正大提出来的框架是让我们以饲料和种

                鸡饲养、孵化两大业务为主,但我们最终实际形成的却是“一条龙”式的连

                贯作业体系。怎样叫“一条龙”呢?
                    首先项目拍板时,汪老和杜述古等人基于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的考虑,

                就决定投资 4000 万加建 9 个配套地方鸡场,把肉鸡饲养这一环节配上去 了。

                    1986 年 6 月公司第二次董事会会议的时候,我们又决定自己搞一个大型
                肉鸡屠宰厂——上海大江肉食品厂。干部是原新桥杀鸡厂厂长沈龙根和县民

                政局原局长秦志荣,刚从副县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贾心敬也来帮忙。这条生产

                流水线,全是他们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自行设计搞出来的,只用 9 个月就试
                生产,大部分是国产设备,达到了正大称赞的水 平。

                    1988 年春,我们又冲破国家农牧渔业部(即国家农业部,以下简称“农
                业部”)对合资企业种鸡自行进口的限制。当时农业部突然要求中外合资企业

                种鸡进口必须经过他们的下属公司——中国种禽进出口公司来代理,这等于

                对种鸡进口增加了一个环节。种鸡是活口,一天也耽搁不起,人为增加这一
                环节,我们是没法接受的。为此事,上海市农业局叶南和我在 1987 年底到

                1988 年初到北京跑了十几天,最后争取到国家动检总署给我们临时放行 10 万

                套父母代种鸡进口。回来以后,想起国务院副秘书长阎颖来过大江,临走时
                说,有事可以去找她,于是公司办公室主任马仁俊起草了一封信,通过政府

                内部通信渠道发给了阎颖,后来在阎颖的过问下,农业部部长刘江打电话来,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