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松江老街巷.html
P. 74
【从景德路到阔街】
郭门桥、里仁桥、东荣桥、东明桥等十来座小桥,将中南路和中山路连成一体。
市河中船来船往,多为进城购买生产资料、出售农副产品的农船,也有张着
“赶网”捕鱼捉虾的小渔船。河埠头旁常停泊有装满农副产品,特别是出售
西甜瓜的农船,招引市民前来选购。
中南路的建筑多建在路的南侧,北侧多为宽窄不一的空地,空地中多
建有河埠头,松江人俗称滩涂,市民洗涤取水十分方便。空地也是各家晾晒
衣物、小孩游戏玩耍之地。当年,趴在石驳岸上钓螃蜞、虾、柳叶鱼,是小
伙伴们在暑假中必做的功课。夏季入夜,男女老少在空地上纳凉、吃甜芦粟,
是松江城内常见的风景。
1958 年,因县城旧城墙拆除,环城河湮塞,原流至北门迂回南下的通
波塘水受阻,故于城中袜子弄西侧平地新开河道,北接通波塘穿城南达人民
河大涨泾口,自此通波塘自北往南,直达黄浦江,同时将中南路分成通波
塘东西两段。60 年代初,普照路桥成了危桥。旧桥拆除后,改为涵洞,从
此佛字桥以东的市河不再通航。涵洞口径太小,加之定位太高,潮汐不通,
很快淤塞。至 60 年代末,佛字桥至普照路桥段的市河成平陆。
60 年代前,中南路无大变化,平桥以东大多还是日军侵华时被炸的废
墟及零星陋屋。60 年代起,在杨家桥堍建了幢四层楼的新江厂家属楼,稍
后又建成上消厂家属楼、通波塘西侧的简易公房等。1978 年起,方塔西村、
方塔东村、白云新村等一批住宅区,方塔园、松江科技馆、松江博物馆等公
共建筑在中南路上相继落成。80 年代初,实施中山东路改造(延伸至谷阳路),
原中山路南侧和中南路上的老房子全部拆除,中山路拓宽至中南路一线,中
南路被中山路覆盖,中南路地名取消。
062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