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松江老街巷.html
P. 70
【从景德路到阔街】
景德路的那条河
文 • 金南强
我生长在景德路,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条小路、一条河流,
都是那么熟悉;那里的叔叔阿姨、伯伯婶婶、爷爷奶奶可亲可爱,更让我终
生难忘怀。
许多松江人都未必知道,几十年前沿着景德路有一条并不宽阔的小河,
河的西头连着小黑桥的环城河(如今的谷阳路,通中山路的石灰桥),东入
通波塘河。河里长满了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水花生,它的学名是什
么我没考证过,据说这是一种外来植物,竟和日本侵略者有关。老人们说,
这种野草是日本鬼子打到上海后带过来的,是他们专门用来喂军马的,所以
把这种草叫作东洋草,这种草还有一个名字叫鱼窠草——做鱼窠用的草。
距今半个世纪前,那时一到深秋,隔壁邻居有位喜好摸鱼的老伯会在
河边放些枯树枝,再将这种草成堆成堆地放在上面,用竹竿固定后做成鱼窠。
一到冬天,河面上结冰,水温降低,那鱼也怕冷,它们会不自觉地往草堆下
聚集,草堆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窠了。老伯穿着摸鱼用的橡胶连衣裤把身体
裹得严严实实,爬下河去,在草堆外面用丝网一围,再搅动草堆,并配以声响,
鱼窠里的鱼拼命向外逃去,结果都中计了,一条条撞在丝网眼里,进也进不
得,退又不能退,最后都到了老伯的鱼篓里,晚上就成了他们全家的盘中餐,
看着都嘴馋。
058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