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松江老街巷.html
P. 72
【从景德路到阔街】
被中山路覆盖的中南路
文 • 欧粤
横贯松江老城的东西大街,原名郡治大街,民国时改称中山路,但松
江人仍习惯称大街。松江大街的南侧有条平行的市河,市河的南侧有街,从
佛字桥往东,直到东门东明桥,长约 1500 米,宽约 2 米,砖砌路面,称中
南路。中南路的得名无从考证,有“因在城中偏南,故名”的说法。窃以为,
或许因为位于中山路之南而得名,也说得过去。
中南路最突出的地标是路旁有两个高泥墩:一个在普照路东侧,即今
区水务局稍北位置,高不超过 10 米,高墩上无乔木,形成时间应该不长。
人称“杨志明高泥墩”,此墩大概属杨家所有,但不知杨志明为何许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墩是勤快市民的菜地,闲人少涉足。另一个在今区公
安局对面、部队营区旁,高也不超过 10 米,泥墩上长满高大的榆树,成形
应该有些年头。当年我就读的中山小学离泥墩不远,课后经常与同学在高泥
墩上玩耍。泥墩的东侧有洞,狭小得只能爬行入内,几次想进去探个究竟,
爬进数米,均被阴森森的冷风与黑漆漆的氛围吓退。听老人讲,两个高泥墩
均是疏浚市河时由淤泥堆积而成的,此说可信。
沿中南路有许多大墙门,即北方人所称的大宅院。大多有四五个门面,
三四埭进深,埭与埭之间有宽敞的庭心,两侧有厢房相连,厢房的旁边还有
厨房间、杂作间,后面是垒有假山的花园,花园四周有高高的围墙。民国时
060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