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松江老街巷.html
P. 78
【从景德路到阔街】
从私路巷到思鲈巷、西思弄
文 • 程志强
《云间志》记载了南宋时期华亭县城 23 处街巷,这些街巷的命名,“皆
因俗之旧,非有遗迹故事”,即约定俗成而来。其中或以姓氏命名,如童家巷、
纪家巷、陆家巷、莫家巷;或以方位命名,如前巷、后巷;广明桥巷、仓桥巷、
亭桥巷等以桥得名;福顺庙巷、城隍庙巷、金山忠烈庙巷以庙得名;石狮巷、
石条巷、石碑巷、石幢巷以石得名;东私路巷和西私路巷的得名有点特殊。
私路与官路对举,多见于唐宋文献。其区别在于,官路由官方经营,是州县
之间的干道,既有官办的馆驿递铺,又有商税征收的机构;私路则由民间形
成,较为狭小,多为商旅避税之途。官、私之分,不仅有陆路,也有水路。
华亭自古为泽国,城内水多桥多,东私路巷和西私路巷究竟是陆路还是水路,
始于何时,都已不得而知了。
历经宋元明清四朝更迭,这些街巷不断出现在历代方志文献之中,显
示了惊人的生命力。它们当中,只有石狮巷在明代中期更名为德胜坊,入清
后易名察院巷,直到今天称察院弄。而东私路巷和西私路巷则以东思鲈巷和
西思鲈巷的雅称,出现在崇祯、康熙两部《松江府志》。
“思鲈”典出“莼鲈之思”,晋代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而思吴
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传为佳话。与同一时期云间“二陆”
(陆机、陆云)因卷入八王之乱而遇害身亡的悲剧形成鲜明对照。晚明经济
066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