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松江老街巷.html
P. 79
【从景德路到阔街】
繁荣而政坛险恶,文化昌盛而追求个性,松江经济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堪与苏州比肩,催生了松江意识的勃兴。张翰不仅进入府县志的人物传记,
而且与“二陆”、顾野王被尊为“四贤”祀于专祠。从私路巷到“思鲈巷”,
既可见这一时期松江文化风气,也透露出松江文人雅士对历史与现实的某种
心态,颇值得玩味。
刊刻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的《松江府志》,以“审慎精严”著称,
为著名方志学家、考据大师孙星衍等所撰。书中不仅恢复了东私路巷和西私
路巷的原名,而且注释“今称思鲈巷”。到清光绪三年(1877 年)成稿的《重
修华亭县志》,又重新记作东思鲈巷和西思鲈巷,但在东思鲈巷下注“今废”;
又在《张翰传》写下案语,“前志云:县西有思鲈巷,相传季鹰归隐于此。
然《云间志》思鲈巷本作私路巷,则前志云云疑傅会也”。从清嘉庆末到光
绪初 60 年间,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 年)太平军曾三度进军松江,
展开激战,东思鲈巷也许毁于此时。西思鲈巷后来被简称为思鲈巷、西思弄,
沿用至今。
从私路巷到思鲈巷、西思弄,这个小小的街巷见证了松江 800 多年的风
雨沧桑。明万历十四年(1586 年)进士章宪文曾居家于此,他的两个孙子章简、
章旷在明清易代之际以身殉国,令后人无限景仰。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的出
生地莫家弄离思鲈巷很近,他把松江鲈、《平复帖》和方塔称作“松江三宝”,
又常自称鲈乡人。“久住云间思鲈巷,西风未起也思鲈”,这是发老的心声,
也是松江人民热爱乡邦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共同心愿。漫步松江城,还有
多少古老的地名,尘封着动人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弘扬。
松江老街巷 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