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松江故事
P. 168
160 松江故事
有的门都给你堵住, 让你自觉自愿进农业社。
解放后, 采法家的生活在村中一直是被人羡慕的, 社员们都说他家
是“ 无荤不吃饭”, 在物质生活普遍贫困, 有的农户一年难得买一次肉的
时代, 采法家的菜肴中每天都有点小荤腥, 着实也算不错了。但采法夫
妇吃菜极省, 一碗咸菜小杂鱼往往要吃上好几天, 一只咸蛋午饭吃了还
要留到晚饭。我在他家吃饭时, 看到他俩如此节省, 也只能跟着光吃饭
不夹菜。采法不吸烟, 不喝酒, 不喝茶。农闲时, 有些老农会上镇孵茶
馆, 那是农村最原始最简单的休闲方式, 但采法舍不得花一毛钱的茶钱,
他喜欢在家中搓草绳、 做草鞋, 或是铡猪草、 拌猪料, 他说, 一个人就是在
“ 烧柴吃米天”( 意指雨天或农田中无活可做的日子) 也要寻点生活做, 这
样家业才会兴旺。
采法的后代只有第一任妻子给他生的独养儿子, 他的儿子却为他添
了一个孙子三个孙女。儿子在结婚后就与父亲分开过, 各立门户, 因孩
子多, 生活拮据。采法的儿子曾当过大队干部, 后来又当了村里的民办
老师, 比我长十来岁, 和我比较投缘。对两个老人在经济上不肯接济, 又
不肯帮助带小孩颇多怨言。小孩子嘴馋, 有时抬了饭碗趴到爷爷家的灶
台上想尝点荤腥, 常常会遭到阿宝的白眼甚至呵斥。采法装作没看见,
没听见, 有时乘阿宝不留意, 就偷偷摸摸夹块荤菜给孙子。
我们在乡下时,“ 农业学大寨” 正如火如荼, 工分一年或半年才评一
次, 不管做得好坏, 基本上是男人评一工, 女人评八分, 大部分社员出工
都是混日子, 出工不出力。但采法干活卖力、 认真, 看到有些小青年, 特
别是他的侄子们做生活马虎, 他会毫不留情地大声呵斥。有次, 他那个
当生产队长的侄子在秧田落谷, 稻种播撒得不太均匀, 采法将侄子骂得
狗血喷头, 队长低着头一句也不敢还嘴。论农活在队里没有一个人不买
采法的账。
春天挑河泥盖麦, 是个累活, 装满了两桶河泥少说也有一百五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