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松江故事
P. 165

知青生活    157

               采法与几个年轻人冒险到上海贩米。他们背了米袋, 爬上火车, 趴在车
               顶上, 不但要防止掉落下来的危险, 更要提防日伪的检查。采法告诉我,

               拼了性命到上海贩一次米, 大概能解决家中半个月的饭粮。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 经人介绍, 采法到上海徐汇中学做校工, 具体的
               工作是帮助食堂打杂。对人生的这一段经历, 采法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
               得意的神态。徐汇中学当年是由教会办的, 对天主教的常识和仪式, 采

               法能说出点道道, 尽管他并没有入教。他白相过“ 大世界”, 摆脱过四马
               路上“ 野鸡” 的纠缠, 也曾被小瘪三敲过竹杠。采法在上海并没有好好享
               受过城市生活, 他一个劲地攒钱, 梦想做几年校工后能回家买几亩地。
                   就在采法一心一意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时候, 从家里传来了坏消

               息, 他的第二任妻子跑了。事先没有任何迹象, 她离家出走也没有带走
               家中任何值钱的东西, 比如采法攒下的几块银圆, 只是拿了自己的几件
               衣服。这个浙江女人, 对采法来说一直是个谜。
                   工友们知道了他的遭遇, 很是同情。有位热心工友为他介绍了现在

               的妻子阿宝。阿宝的丈夫很早就死了, 她将儿子托付给公婆后, 只身到
               上海“ 做阿婆”。阿宝勤谨, 但脾气不好, 做了好几家都做不长, 就跟了
               采法。

                   采法领阿宝回家后, 就不再去徐汇中学做校工。我有点惋惜地说,
               要是你一直在徐汇中学做下去, 现在也是个工人, 60岁以后就可以领退
               休金, 何必非要回来种田呢。在一旁的阿宝听后笑了, 笑得有点狡黠, 朝
               采法瞟了一眼, 说, 还不是怕我像前头的那个女人一样跑掉了。我问采
               法是不是。采法笑而不答, 不过, 他对跑回来种田并不怎么后悔, 他对现

               在的生活似乎很是满足。
                   采法绝对是个种田好手, 出道以后附近的地主都喜欢请他去做长
               工, 而且总是做“ 把作长年”, 即长工的头。地主对农活不精通, 也不管农

               事, 雇了长工后, 总要有人对农活有所安排, 对长工有所调度,“ 把作长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