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松江故事
P. 164
156 松江故事
型的江南农民的脸, 皮肤黑得发亮, 大眼, 阔嘴, 鼻梁有些塌, 而鼻翼却很
肥大, 如果造物主能将他和老婆的五官作适当的互补, 那一定是一对漂
亮的男女。对我的到来, 他虽没表现出应有的热情, 但也并不像他老婆
那样排斥。
冬天的农村, 夜晚显得特别漫长。每天晚饭后, 采法就上床“ 窝被
头”。老头老太朝夕相处, 生活又是一成不变, 许多事只要一个眼神就能
交流, 两人之间的话不多。当年, 公社的有线广播是农民的“ 起床号” 和
“ 熄灯号”。每天晚上八点半全国新闻联播节目结束, 公社广播也结束了
一天的节目。广播结束, 采法的睡意也上来了, 便脱下上衣睡觉。
我的到来使窝在被头里的采法感到有点兴奋, 他不断地和我说话,
打听我和我家里的情况, 问松江城里的“ 也是园” 茶馆是不是还是四个门
面, 小猪行是不是还在岳庙朝南, 等等。我尽可能地满足他的好奇心, 在
没有娱乐生活, 很少接触外面世界的情况下, 我俩的交谈对采法来说是
一种很好的享受。同时, 我也逐渐将他的生活碎片拼凑成一本历史连
环画。
采法的父母在他还需要被呵护的时候就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采法是
家中的长子, 还未成年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二十岁结了婚, 妻子给他
生了个儿子后不久就去世了。
一个男人拖着个孩子日子不好过。听人说, 在浙江硖石可以买女
人, 价钱不贵, 采法就到硖石去摸摸行情。没想到一拍即合, 当天就把女
人领回了家。采法说, 这个女人长得好, 脾气好, 手脚勤快, 两人在一起
从来没有吵过架。但令人不解的是采法始终没有摸清第二任妻子的底
细, 比如娘家在哪里, 家里还有什么人, 以前有过哪些经历。采法说她空
闲的时候经常会长吁短叹, 似有无限的心事。
抗日战争时期, 日伪搞粮食禁运, 上海市区的粮价一路上涨, 从乡下
贩米到上海很能赚钱, 但也有很大的风险, 搞不好会掉脑袋。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