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松江故事
P. 115
逸闻旧事 107
松江救火会
清宣统三年( 1911年), 松江县城已有民间组织的西永安救火会和
线业分会救火会。1917年, 县城商界建立松江救火联合会, 置办了几架
手揿木桶水龙, 由人力挑水灌入桶中作为水源, 灭火效果较差。
大约在1931年, 救火会添置了几台人力拖拉式机器动力救火车, 但
苦于缺少会开机器的师傅, 使用受到影响。1935年, 西门大街岳庙口杜
大生商店发生火灾, 店内存有火油、 桐油、 爆竹等易燃品, 火势猛烈, 殃及
前后左右许多商店, 损失惨重。为吸取教训, 大火灾后松江城厢工商企
业分段捐款, 添置灭火设备, 整合消防力量, 加强消防能力。冯静岩捐出
莫家弄底太平路口的一片土地, 社会各界捐资, 在空地上建造五楼五底
加一大厅, 在院内垒砌假山, 点缀绿化, 作为松江救火联合会会所。同时
在会所院子中央建“ 陈小弟、 池木生纪念塔”。陈、 池分别为西永安、 线业
公会救火会挑水工, 宣统三年( 1911年), 西门外陶行桥吴万和商店失
火, 两人在救火时被倒墙压死, 在建造会所时特意立塔纪念。
1936年, 救火会将城区分为4个救火区, 设14个救火会, 共有会员
240余人。1947年会员增至460人。各会经费均由区内各工商企业按
月定额捐募。会员都是各企业职工, 自愿参加, 不享受任何待遇。
一区从西门到秀野桥, 有消防车7辆、 救火会7个; 二区从西门到东
门, 有消防车1辆、 救火会1个; 三区从秀野桥到跨塘桥, 有消防车4辆、
救火会4个; 四区从东门到华阳桥, 有消防车2辆、 救火会2个。
同时, 泗泾、 天马山等镇也先后成立由商界筹建的救火会。
1942年, 松江明锠铁工厂自筹经费, 成立“ 明锠义务救火会”。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