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65


                                                                                
                                                                                
                                                                                
                                                         杨维桢还是杨维祯?              
                                                                                
                                                                                
                                                                                
             苏巨富蒋家之邀前往授学, 对蒋家只提出 “一无拘日课, 二资行                                    
                                                                                
             乐费, 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 的要求, 每日偕宾客妓女, 以文酒                                   
                                                                                
             为乐, 过上了隐居教学的生活。                                                    
                                                                                
                 对官场的失望与及时行乐、 纵情山水的思想变化, 似乎也与                                   
                                                                                
             他接受道家思想有关。 杨维桢早年并不信奉道教, 对道家也有所                                     
                                                                                
             批判, 曾撰 《天籁赋》 批驳庄子的 《齐物论》。 在至正四年至六                                  
                                                                                
             年间, 他对道家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转变。 作于至正四年的 《约                                    
                                                                                
             礼斋记》 批判道家 “形道太高, 而绝礼太甚”, “圣人之徒无取”,                                 
                                                                                
             但此后两年间所作的 《与吴宗师书》 《抹燃氏注道德经序》 却提                                    
                                                                                
             出 “孔子师老子, 则老子道与孔子道弗殊”、 “老氏之道与吾圣人                                   
                                                                                
             之道本无二也”。 可见, 他对道家的态度由排斥转变为接受, 进                                    
                                                                                
             而援道入儒。 这不仅仅是对道家态度的转变, 更是他整个思想的                                     
                                                                                
             重大变化。                                                              
                                                                                
                 将杨维桢对官场态度的变化与对道家态度的转变结合起来,                                     
                                                                                
             至正五年确是他思想产生重大变化的一年。 在这一年, 他接受了                                     
                                                                                
             道家思想, 对官场失去信心, 开始将精力转向文酒、 山水, 这些                                   
             都可以看作他将 “桢” 改写为 “祯” 的合理解释。                                         
                                                                                
                 明代的杨维桢著作流传皆作 “祯”, 与其说是因避讳所致,                                   
                                                                                
             毋宁说是因宋濂的关系。 宋濂为明 “开国文臣之首”, 与杨维桢                                    
                                                                                
             关系匪浅。 杨维桢去世之前曾召集弟子曰: “知我文者最深者, 为                                   
                                                                                
             金华宋景濂氏, 我即死, 非景濂不足铭我。 尔其识之。” 在去世                                   
                                                                                
             的三个月前, 他还曾为宋濂新作 《潜溪新集》 作序。 如此说来,                                   
                                                                                
             宋濂对杨维桢应该了解颇深, 他在墓志铭中用 “祯”, 可能是根据                                   
                                                                                
                                                                                
                                                                                
                                     —   1 6  —                                 
                                                                                
  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