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60
传奇“三高士”
如此五年, 维桢学贯经史百家, 于泰定四年以 《春秋》 进士及
第。 每日苦读于万卷书中, 举目所能见唯有巍巍的铁崖山和数百
株高洁的梅花, 这是对心志与毅力的磨炼。 山崖的挺拔与梅花的
精神融入了杨维桢的心灵与血液。 这五年的读书生涯, 不仅造就
了他高深的经学造诣, 更铸就了他独立、 自信、 刚直的性格, 使
他不仅具有国之 “桢” 的才智, 更具有了桢之 “刚木” 的个性。
维桢以进士授天台县尹, 元朝以进士授县令者自他而始, 可
谓少年得志。 上任之前, 父亲谆谆教诲: “国家几年涵养, 祖父
几年积累, 师友几年讲习, 汝以一日长遽擢上第, 一命百里宰例
自汝始, 汝慎诸。” 维桢在天台任上时, 欲严惩地方恶势力 “八
雕”, 父亲勉励他以德服人, 做 “百鸟望而爱” 的 “凤”, 而不要
做 “百鸟望而畏” 的 “鹗”。 然而惩治 “八雕” 终究遭到黠吏的
竭力阻挠和排斥, 并被免官。 三年后, 维桢转官钱清场盐司令,
从正七品降至从七品。 面对不堪重赋的盐民, 他以父亲的诤言
“作官公罪不可无, 私罪不可有” 自励, 屡次为民请命, 甚至以
弃官相争, 终获减额三千。 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父亲对杨维桢的
期盼, 与 “维桢” 之名的寓意相吻合, 杨维桢本名为 “桢” 无可
疑议。
虽然仕途坎坷, 但杨维桢坚贞、 刚直的性格不移, 心系百
姓、 为民请命之心不变。 任杭州四务提举, 虽为难治的典市之
官, 仍 “日夜爬梳不暇, 骑驴谒大府, 尘土满衣襟间, 有识者多
怜之, 而自如也”; 为官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悉心狱情, 必使两
造具备, 钩摘隐状, 务使无冤民”。 虽隐居不仕, 仍献五论于张
—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