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68
传奇“三高士”
数楼外花谢花开, 经史的睿智、 山崖的巍峨、 梅花的坚贞高洁一
同融入他的精神和血液。 五年苦读不仅使他贯通经史百家, 奠定
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而且磨砺了他的心志, 锻造了他的自信与自
立。 这段经历对杨维桢产生极大影响, 他以梅花和铁崖为号, 不
单单为铭记这段岁月, 更为以梅花与铁崖的精神自励。
梅花精神自古为文人所尚, 宋代以后, 梅花成为 “品德之
象, 道德之标”, “梅之德遍天下”。 林逋 “梅妻鹤子”, 陆游 “一
树梅花一放翁” 传为佳话。 入元以后, 以梅为号也成为文人风
尚, 如元季四大画家中吴镇和倪瓒二人皆以 “梅花道人” 自号,
杨维桢同乡、 诸暨三贤之一的王冕一生痴绝梅花, 自号 “梅花屋
主”、 “梅翁”。 杨维桢初号 “梅花道人”, 又号 “梅花梦”、 “杨边
梅”、 “边上梅”、 “梅花仙人” 等, 不仅与读书经历有关, 也是这
一时代风尚的体现。
2 铁笛与铁冠
如果说梅花与铁崖因五年苦读融入精神血液, 那么铁笛与铁
冠则成为杨维桢个性精神的外在标志。
据他的好友、 玉山草堂主人顾瑛记载: “ (维桢) 过太湖, 得
莫邪铁笛, 自称铁笛道人。” 杨维桢 《铁笛道人自传》 详细记载
了得铁笛的经历: “铁笛得洞庭湖中, 冶人缑氏子尝掘地得古莫
邪, 无所用, 熔为铁叶, 筒之长二尺有九寸, 窍其九, 进于道
人。” 《杨维祯年谱》 考杨维桢至正五年 (1345 ) 四月二日偕蒋氏
兄弟游洞庭, 有诗始言及铁笛。 但在至正四年三月杨维桢所作
《五湖宾友志》 中已以 “铁笛道人” 自称, 可见得铁笛应在至正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