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22
序章
古思进士及第后到元朝灭亡, 仅有一名不详何年的乡贡进士。 鉴
于杨维桢既是文坛领袖, 又是治 《春秋》 的大师, 加上其弟子在
乡试中的杰出表现, 杨维桢应邀徙松实为水到渠成。 除了杨维桢
为府学诸师之翘楚, 其他为师者如华亭全思诚、 江都丘民、 嘉州
杨基、 崇德贝琼、 澄江包蕴叔等人, “皆一时名士。 由是慕学之
士, 自远而来, 十余年无虑千数。 松江一时文风之盛, 不下邹
鲁” (《列朝诗集小传》 甲前集)。 杨维桢、 钱惟善等人正是在这
样的文化氛围下来到松江, 终老松江。
三、 “三高士” “高” 在何处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知道了杨维桢、 钱惟善流寓定居松江
的历史背景。 下面, 我们要分析杨、 钱、 陆三人何以结下生死不
渝的友谊? “三高士” “高” 在何处?
1 人品高尚
高士之高, 首先在于人品高尚, 志行高洁。 杨维桢为官关心
民瘼, 不畏权贵, 敢于惩治黠吏、 为民请命, 虽屡遭迁谪而不
悔。 后来张士诚据吴, “所不可致者, 唯杨廉夫一人” (《语林》
卷十三 《方正》)。 明朝立国后, 太祖朱元璋遣使请杨维桢出山,
杨维桢仍然以 “皇帝能竭吾所能, 不能强吾所不能” 相拒, 虽然
应征到南京为太祖纂礼乐书, 但留一百余日, 体例略定即乞归,
“不受君王五色诏, 白衣宣至白衣还”, 传为佳话。 宋濂评价杨维
桢: “贱而贤, 礼之如师傅; 贵而不肖, 虽王公亦蔑视之”, 可谓
知音。 钱惟善、 陆居仁的功名与文名都不如杨维桢, 但淡泊名
—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