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24
序章
学生, 还有其他地区来松求学的, 如秦淮马琬, 吴中杨基、 宋克
等, 都是一时俊秀。 杨维桢与流寓松江的名士如著名书画家吴
镇、 黄公望、 王蒙、 倪瓒, 隐居在松江泗泾的陶宗仪等人都有比
较密切的交游, 明人文徵明称 “松江在元季时, 鸿儒硕彦, 多避
地于此。 自铁崖杨公 (维祯) 而下, 若钱惟善思复, 若孙作大
雅, 若陶宗仪九成, 邵亨贞复孺, 皆杰然天下士。 而土著之士,
则有陆宅之 (居仁)、 董良史 (纪)、 卫山斋 (仁近) 诸人者, 皆
才隽喜文, 雅游相翼, 虽更扰, 无忘问学唱酬吟讽, 不以时废风
流, 文雅照映一时” (《明文海》 卷二百四十二)。 可见陆居仁俨
然以元末明初松江土著文人领袖之望, 与杨维桢、 钱惟善等流寓
人士相唱和, 形成文化交流的盛况, 推动松江成为当时的文化高
地。 王逢认为陆居仁培养人才之功, 堪比培养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李靖等唐初功臣的隋末大儒王通, 这个评价用来评价以杨
维桢为核心的 “三高士” 应该也是可以成立的。
四、 从 “三高士” 看元末明初的松江
洪武三年五月, 杨维桢病逝, 享年七十五岁。 六月, 松江知
府林庆应杨维桢诸弟子之请, 亲自主持安葬在天马山东麓。 后
来, 洪武年间稍晚些时候, 钱惟善、 陆居仁相继辞世, 也同杨维
桢安葬在一起, 具体安葬时间和情形已经不得而知。 据 《乾隆干
山志》 记载: “近南为杨墓, 其左二丈为陆墓, 又稍左北一丈为
钱墓。” 六百多年来, 无数名人墨客拜谒 “三高士墓”, 留下了许
多诗篇, 表达了人们对高士遗风的追念与钦佩。
—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