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21
“三高士” 与元末明初之松江
士及第给他们带来的失落。 杨维桢的进士身份无疑是他行走江湖
的金字招牌, 他作为文坛领袖的身份固然首先是出自其文学成
就, 但进士出身无疑增加了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至正九年八月
正是江浙乡试之期, 吕辅之在这一年三月请杨维桢来松江璜溪义
塾任教, 极有可能是为备考而来; 至正十年春天和七月分别在嘉
兴和松江举行两场文会, 一千二百人参加, 可谓科举考试的盛大
阅兵。
松江应奎文会的主办者吕辅之对举办文会的目的直言不讳:
“窃慕乡举里选之盛, 辄于大比之隙, 创立应奎文会。” 对聘请杨
维桢的理由, 也说得很明白: “盖杨公早登科, 其文脱略腐陋,
方追西汉、 盛唐之作, 而山林学者无不欲收名定价于其门。” 他
对比其他文会, 因为没有请到杨维桢这样的知名人士, 即使有悬
以重赏, “收四方之卷, 不满百十”, 应奎文会收到东南之士以文
投者七百余卷, 视他会独盛。 此次由华亭县令张彦明等以公文聘
请杨维桢主评, 杨维桢又推举陆居仁为副评。 这是一次官方与民
间共同促成的盛会, 也是流寓人士与土著人士共同主持的盛会,
吕辅之汇编杨、 陆二人选出的四十卷科举范文, 并撰写 《自序》,
称赞这些文章 “足为后代之绳尺”, 可以传之不朽。
至正十九年春, 三年前受张士诚和杨完者兵灾焚毁的松江府
学在松江同知顾逖的主持下重新修建, 聘请了专经之师五人分别
教授五经, 其他名士三十五人为师, 招收儒生一百五十人。 就在
当年四月, 江浙乡试中杨维桢的三个学生: 南人忻忭, 色目人何
伯翰、 宝宝中选, 松江府不仅无人入选, 而且自至正十四年迈里
—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