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知青记忆.html
P. 62
一天下午,队长分配我和二位老乡到五里外的“三里泾”去挑稻。“三里泾”到打
谷场,一个来回有八九里地,一担稻少说也有 150 斤重。那年秋天,“秋老虎”肆虐,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挑一个来回也已经汗流浃背了。而我,从下午两点开始,一个来回
一个来回地“熬”,三四个钟头下来,已经足足挑了十几担了。这时,天色已晚,几个
钟头前吃的点心早已消化殆尽,肚子已经在咕噜噜作响,饿得两眼冒金星,肩上的稻子
越来越重,双脚越走越软,脚下象灌了铅似的,再也迈不开脚步了。我真希望收工的哨
子快点吹响,让我去加点“油”再来干啊。这时,我突然想起中午出门时吃剩的几粒炒
豆,于是赶紧掏裤子口袋,还真的摸到了几粒豆,放在手心上数了数,共 5 粒,我一粒
一粒慢慢地嚼着吃完了炒豆。也真神奇,5 粒豆一下肚,饥饿感顿时消失,脚下肩上都
来了劲,我的担子又快步飞了起来。就这样,我靠着这 5 粒豆的力量,坚持到了停工。
多少年过去了,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只有那年五粒豆的味道给我留下了终身的
记忆,那是世界上最香最美的味道。
吊粪“司令”
农村有一句话,叫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是种庄稼的,而庄稼要靠
肥来当家。可见,肥对农民是何等的重要。插队那个时候,农村基本靠的是有机肥,也
就是大粪。农民要种地,尤其是种好自留地,靠的就是大粪。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粪是
农家之宝。
光明八队靠近县城,人流比较密集,粪的来源也就比较充足。生产队范围内有三座
公厕,公厕里丰厚的粪源便成了光明八队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一可用来浇灌生产队的公
田,二可提供社员自留地用肥。为了用好这笔财富,生产队长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好办
法。就是,社员自留地用粪,一律凭票供应,每户按人头发票,谁家需要,凭票到公厕
的粪池里提取。那么,派谁去“掌勺”呢?队长考虑再三,把这个“掌勺”的差使交給
了我。说我是知青,在队里不沾亲带故,由我管理比较公正,而且,说我干活不怕脏不
怕累,很合适做这件事。为此,队长还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特意叮嘱我要用业余时间
为大家吊粪,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让大家满意。就这样,我接受了生产队吊粪的活。我
心里想,为大家吊吊粪,这又不是一件难事。
想不到,看似很平常的一件农活,真正做起来,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烦心事。白
天,我除了正常出工,还要义务帮助社员吊粪,有时刚停工想休息一会,有人就挑着粪
桶晃悠晃悠过来了,说,自留地等着浇粪,快帮我去吊粪。有时,刚端起饭碗想吃饭,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