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知青记忆.html
P. 143
走一段路就到五连的驻地,出了五连要过一片林子,那里地势低、林子密,旱季时路上
都是“潮鞑鞑”的,到了雨季,林子里的泥巴、枯竹子、烂树叶、牛群经过时留下的牛
粪等,全都堆积到这段一里长的道上,乱七八糟地搅和在一起,大约有二三十公分厚。
每次走到这里,得把鞋脱了,裤腿卷的高高的,路边上捡根竹子或树枝当“撑仰棒”,
一只手提鞋,另一只手拿“撑仰棒”,慢慢地、小心地趟过去。人被杂物绊倒、脚被竹
片划破是常有事。出了这段烂污泥路,前面有两个傣族寨子,当我们经过时,听到寨子
里的公鸡打鸣——天快亮了。走出傣族寨子,进入勐润坝区,穿过坝区,前方是一营的
驻地,四个连队的营房沿着公路一溜排开,每个连队间隔一二公里。过了一营就来到
“大沙河”渡口,这里水深流急,不乘摆渡船是过不去的。当地的少数民族把一棵大树
杆中间挖空,放到河里就成“船”了,摆渡船上可以蹲七、八个人,首先得用竹杆撑船,
沿河岸边逆水而上,大约要撑三四十公尺远,然后看准对岸的登陆点,顺着急流飘到对
岸。雨季时河里水位很高,急流中泛着旋涡,小木船在急流中不停地颠簸、摇摆,随时
都有翻船的可能,在岸上看着这样惊险的场面心都会揪起来,好在有傣族专业“梢工”
帮我们撑船,每次摆渡都是有惊无险。到了河对岸,一上岸就能看见不远处的一条比较
像样的公路,可以放开脚步大胆地走,二十分钟后到了勐捧镇。小镇上就一家面馆,吃
上碗米线,小商店里转一转,然后就去物资供应站领取物品,原路返回。那天是两个人
抬一坛酱菜,我抬是乳腐,挺沉的,没走多远,背上就出汗了,天上一会儿下雨一会儿
出太阳,衣服一歇湿一歇干,“背脊骨”汗水“搭紧”,脚下走路又不能急,“生怕”乳
腐甏“拷碎特”,没办法,只好走一段路,休息一会儿,再走一段路,再休息一会儿。
走了“半日巴天”,才走了“半巴坮”路,心里相是“怨去怨来”,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
走了。凑巧的是不远处有一块包谷地,已到收获的辰光,一个饱满的包谷真诱人,此刻
肚子里唱起了空城计,吃的一碗米线早就没了。水利兵团纪律是很严的,没有人敢做偷
鸡摸狗的事情。记得在一起歇脚的是四个人,不知是谁想出个馊主意:我们把包谷拌下
来,把钱绑在包谷杆上,这样就不是“偷”,是“买”。四人商量了一下,两人留下来看
守物品,另外两个拿着钱进了包谷地。接下来在路边生堆火,把“买”来的包谷放在火
上烤一下,肚子填饱了,身上的劲也有了,抬起乳腐甏继续赶路。回到连队,好几天一
直提心吊担:这件事要是让连里领导知道了肯定挨批。
雨季过后,连队投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勐润的工程完成之后又转战到勐捧,完
成了多个水利建设项目,连队也搬到了“曼赛龙”。1973 年 11 月,水利建设的任务全部
完成,连队原地解散。我们被分别安排到附近的农场种植橡胶。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