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知青记忆.html
P. 117

着军用书包,右手拿着装有小菜的布袋,我哥哥帮我提着帆布箱,陪我一起到乡下去。

               我俩向父母告辞后,一路向松江火车站走去。当时去新浜就两条路线可走,一是乘早上
               7 点三刻的火车;一是坐凌晨 5 点半的汽油班轮。我和哥哥一路上有说有笑,半路上,

               哥哥从衣袋里掏出 5 元钱给我,说让我在乡下可以随便买点什么东西。我心中真感激,

               虽说当时哥哥已经工作了许多年,但每月工资也就是 30 元不到,还得贴补家里,自己

               根本就没多少积蓄,而对弟弟却毫不吝啬,本是同根生的亲哥哥就是好。在松江火车站
               检票处检票后,我俩进入站台,不多久,火车正点到站,站台上的人都迅速地走上了列

               车厢。我环顾四周一瞧,基本上都有是去新浜、古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都像我一样

               拿着简单的行李,脸上露着既喜悦又惶恐的表情。

                    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方驶去,沿途经过民丰站,石湖荡站,一个小时不到,已进入
               新浜火车站。我们这一批赴新浜人民公社插队落户的几百个知青和陪同的家长一起下了

               火车。新浜火车站小小的站台上红旗招展,站台两边敲锣打鼓的小学生们列队迎接,一

               幅很长的红绸横幅上“热烈欢迎松江知识青年到新浜人民公社插队落户”映入眼帘。我

               们一行人在公社知青办杨长生,张伯明两人的带领下很快离开站台,沿着小路朝公社大
               礼堂走去。

                    一进公社礼堂,只见虽显破旧,倒也布置得颇为隆重。主席台中央悬挂着伟大领袖

               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边插满了红红绿绿的彩旗,前排座位上坐着四五位公社负责人。

               主席台下几十排木制的靠背长椅,靠后 10 排左右已坐着不少皮肤黝黑的生产大队、生
               产小队的农村干部;我们知识青年和家长们一起则挨序坐在前面的数十排长座椅上。欢

               迎仪式很简单,由时任公社党委书记杨富全作了简短的欢迎知青到新浜插队落户的发言

               后,接着杨长生、张伯明宣布每位知青具体安排落实的所在生产队,然后由各生产队的

               队长或队指导员将念到名字的知青一个个带领走出会场。我被分配到兴隆大队第七生产
               队,同时赴兴隆大队的还有松江一中的十多位知青。兴隆七队的林志祥指导员听到我的

               名字后,立即从后排赶到前排,还不停地招呼着我的名字。我和哥哥俩人也在自己的座

               位上翘首以待,等候着兴隆七队的负责人来接我们。不一会儿,我们终于像久别重逢的

               老朋友似的见面了。经他自我介绍,我才知道,林志祥指导员才二十五六岁,与我哥哥
               年龄相仿。他马上帮我们提着帆布箱,随后带着我俩步出公社礼堂。兴隆大队及各生产

               队的五六位农村基层干部带着我们一行近二十人个沿着乡间泥泞的小路向公社南边方

               向走去,大概走了将近 20 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林家埭摆渡口。那时三秀塘大河上根本

               就没有一座桥梁,要到兴隆大队去必须摆渡。不一会儿,一只小小的木制摆渡船缓缓地
               驶向岸边并停靠好,大伙都急迫地上船,我也不甘落后,一脚抬起往船上跳,忽然另一




                                                           116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