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援建记忆.html
P. 84
援建记忆
且水量太小,不能满足生产用量。在与仁和镇政府商量后,工
厂最终将地址选在岩脚村。周边的上法能村小组、塘子边、芦
差冲等自然村都是上海扶持的白玉兰村,我们希望通过企业和
农户的合作,鼓励农户种植红薯、养猪、养牛,和淀粉加工企
业形成产业链和循环生态农业。
在我离开文山时,这家云旗科技公司已经建成,周边的山
坡地种上了几千亩的红薯。在我又一次回到文山时,企业引进
资金几千万元扩大了规模。不远处,一个现代化养猪场也已形
成,红薯加工后的副产品红薯渣和红薯藤用来养猪,既环保又
省钱。第七批援滇干部唐金星也对这个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
关心,他积极扶持和推广,引起了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的关注,
几次前去调研援建地区发展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模式。
两年的援滇时间很短,很多工作只来得及做了个开头,需
要一任又一任干部接着干才能成功。虽说引进产业项目对我们
援滇干部来说是份外事,但是从内心来说,我们仍希望通过努
力,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的群众做点事。虽然工作辛苦,但这真
可称得上是甜蜜的事业。
魅力普者黑
在文山丘北县,有一颗美丽的高原明珠,人间仙境——普
者黑,彝族语意为“鱼虾多的池塘”。
7 月的文山正值雨季,我们上海四人和州扶贫办的同志一
起到丘北县考察上海帮扶项目。几天的上山下乡工作很辛苦,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