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援建记忆.html
P. 83

红土地上的援滇故事

               业。他了解到临近的西畴县有一家上海企业在这方面很专业,

               希望通过我和老总见见面,利用双方优势,合作在马关开一家
               淀粉加工厂。

                    回到州里,我联系西畴县的援滇干部陆国松,要到了上海
               企业老总张联英的电话。利用十一假期,我回到上海,在虹口

               区找到张总谈了这件事,她也正巧想到文山的工厂去处理一些
               事情。我就自告奋勇做向导,假期未结束就陪着张总去往文山。

                    那天中午,我们一起乘飞机到南宁机场,简单吃了午饭后,
               赶了 6 个小时高速路到了文山县城,又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
               西畴县鸡街乡的工厂。虽然已经是晚上 7 点,张总表示想看看

               红薯基地,当地的厂长又陪着我们驶往临近的广南县篆角乡红
               薯基地。车子爬过一道道崎岖的山间小路,到山上的基地时,

               已经快 9 点了。我们借着月色挖起地里的红薯,看大小看长势,
               用手电照着切开看淀粉含量,直到周围已经看不清路,才匆匆

               下山。赶到马关县城时已经晚上 12 点了,没想到的是,唐老
               师竟然还在等我们,还带来了几个十几斤重的红薯。张总也是
               工作狂,不顾路途辛苦,拿起红薯又是看,又是闻,拿刀切开

               后观察淀粉乳液的渗出量,又与唐老师交谈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通过半年多的洽谈,双方最后决定在马关县成立一家红薯

               淀粉加工厂。工厂最初的选址位于仁和镇国道边一个小山坳里。
               我实地察看后,向他们提出了几个改进意见:这个地方面积比

               较狭小,工厂以后扩建困难;附近靠着的两座小山,雨季容易
               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不安全;水源要从山上引下来,距离太远


                                           6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