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援建记忆.html
P. 129
喝一杯彝家的喜酒(外一篇)
“擦耳瓦”(意为“披毡”,彝族传统服饰)的彝族男子,特
色鲜明地出现在他们的婚礼上。
走进酒家,客人已来了很多。有的正坐在小方桌前喝酒吃
菜,有的已经抹嘴起身。我们刚把红包递给杨杰武老师,就有
人来招呼入座。一样的小方桌,四条矮长凳,八个人一坐满,
酒菜就端了上来。12 道菜:酸辣炒鱼,腊肉,汤煮木须肉,
酸菜扣肉,焖鸡,茨菰小方肉,什锦酱菜,乳扇,辣子鸡,走
油蹄髈,小排萝卜汤,土鸡木耳汤,都用中瓷碗盛着,摆了满
满一桌子,遗憾的是没有绿色蔬菜。大部分客人不喝酒,盛个
两三碗米饭,胡噜扒拉地吃好,起身就走。我们笑着说,这里
喝喜酒就跟吃客饭差不多,简洁明快,没有汉族婚礼上的繁文
缛节,倒也爽快。新郎新娘也不过来敬烟敬酒,一切随意自便。
一桌人吃好,刚撤下来,就有人上来收拾干净,第二批人就坐
下来了
我曾看过一些有关彝族同胞婚俗的资料介绍:举行婚礼这
天,男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院子中间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
棚内棚外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唱着
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不停,
唢呐声不断。还有泼水、唱娶亲歌(报出女方的嫁妆)、跳左
脚舞、抢婚、打锅灰 可惜这些我们都无缘看到。
少数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变化,正被汉文化不
断同化,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文化特质,
是当今商品化和娱乐化浪潮所无法冲刷掉的。我到云南丽江宁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