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06

&'()













                       沦陷后之松江市街河道改名及其他


                                                                           雷君曜①



                   松江自沦陷后, 居民之先后避迁四乡及上海者约占十分之八九。 迄今

                半年, 不惟避难者仍度其流浪生活, 而故乡形势仍感严重, 松地城乡人民
                仍有扶老携幼赴沪以谋苟安者, 因日军驻扎处人民有啼笑皆非之叹, 而居
                乡区在日夜防游击队与日军冲突而罹焚屋杀身之惨。

                    五月底, 松江白米每石十元半, 七月初, 周浦新更 (粳) 上市售每石
                十三元。

                    七月一日发刊 《新松江报》。 初为五日刊, 至廿八年一月改为三日刊,
                五月又改为二日刊, 主其事者张破浪。 八月一日, 县公署成立, 张受之为

                伪县长, 下设秘书处四科, 又设县政咨询会, 由蔡仲瑜、 徐春浦等八人
                充之。
                    七月十一日, 《新松江报》 载, 良民申请登记已逾一万五千余人,

                并载松江市街改妥名称, 所有市街河道一律改为用所谓皇军将校姓名
                定为街名、 河 名, 并 用 木 板 书 写 标 立 道 旁, 如 中 山 路 改 “藤 井 通”、

                “内藤街”, 县府路改 “佐藤街”, 松汇路改 “石田通”, 车站路改 “神
                社通”, 城 内 市 河 改 “欣 五 郎 川”, 西 环 城 河 改 “ 涉 谷 川”, 小 街 称
                “田治街”, 无名小河称 “小幡川”, 计改三十余处, 西车站曰 “松江

                驿”, 东门东站曰 “明星驿”, 西门、 北门、 东门开办日语学校三所,
                举办百货捐、 米捐、 营业牌照捐、 屠宰捐四种, 其布告称昭和十三年


                ① 雷君曜 ( 1871—1941),江苏松江 ( 今属上海)人,曾任扫叶山房编
                   辑,后主笔 《 申报》多年。




            9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