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34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126    噪、安全设施(浮置轨道结构、屏蔽门)等,现在看来都是必需的,规划设

                   计也是正确的。当然,也有遗憾,也有预计不足的问 题。

                       关键之三,创立模式。9 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 121 亿元,其中松江段约
                   45 亿元,南延伸总投资约 22 亿元,全部在松江境内。松江段总投资中 2/3 由

                   松江区政府承担。在当年松江区地方财政年收入 40 亿元情况下,资金不能不
                   说是一个最难迈过的“坎”。靠什么?靠创新、靠发展。思想解放再解放、算

                   账仔细再仔细、意见征求再征求。最终形成“区府制定扶持政策,城投公司

                   搭建融资平台,银团联手支持,城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站点土地开发”的
                   综合融资方案以及投资、建设、运营、监管一整套操作模式。还在市郊首创

                   了“提前介入、跟踪参与、分段审计”的办法,确保了资金使用的严格性和

                   安全性。自 2001 年 4 月松江区成立城通公司以来,建设顺利推进,资金运作
                   良好,还款来源强劲。至 2013 年 6 月,财政切块拨入轨交建设资金和土地一

                   级开发收益已达 66.2 亿元。人们最担心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并实现了良

                   性循环,以轨交养轨交的目标实现,这在市郊是个创 举。
                       关键之四,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论证程序复杂,要求高,项目

                   审批手续繁多且需由国家审批,再加上地下施工难度高,整个项目建设周期

                   比较长。纵观郊区的轨交建设进度,松江确实跑在最前面。靠什么?靠科学、
                   靠实干、靠“四千”(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精 神。

                       2002 年 10 月 31 日 9 号线开工,实际上是一个标段开工,是促 9 号线加
                   快建设的一个“特例”,突破一点,推动全面。当年一位市领导曾说过:“早

                   上,在我办公室门口等开门的往往就是松江人。”市有关部门和设计院的同志

                   说:“松江的事都是急事,我们不加班都不行。他们陪着我们加班。”2002 年
                   底到 2003 年,国家实行经济宏观调控,全国 12 个城市轨交线暂停或下马,

                   但 9 号线却抢了上去。2003 年底,土建 5 个标段全面开 工。

                       工程上马后,我们又面临新的困难。松江段是软土层,对于隧道施工来
                   说,地下水、流沙、暗浜(河),一个个都是“拦路虎”。几千个日日夜夜,

                   攻难关、抢险情、抓质量、保安全、求速度,一刻也不敢懈怠。一位工程师










      ౕൂ჏ १ඍ඾ࡾڿ۪ष٢ JOEE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