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33
世纪彩虹9号线
长、涉及面最广、社会影响最深的市政工 程。 125
当年被人们赞誉称道的“生命线、兴旺线、幸福线”,经过岁月的洗礼,
它变得更丰富、更深刻!今天,当我们重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追忆松江发
展和城市化进程时,轨道交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座丰碑,一笔财富,更是
一种精神! 9 号线对松江发展的作用,对松江社会的影响,如今看来,怎么
评价都不过 分。
生命线——市郊纽带,加快松江发展的又一契机
生命线——市郊纽带,加快松江发展的又一契机
1998 年 7 月,在迎来改革开放 20 周年之际,松江撤县建区。当年 11
月,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轻轨筹建 组”。
当年,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市区建成运营的只有 1 号线,2 号线、3 号
线还在建设中。郊区建地铁,在部分专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资金、
客流哪里来?在松江人看来,大学城、新城建设、撤县建区是松江改革开放
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和基础。轨道交通以它的便捷、稳定、大容量,成为世界
城市发展的交通命脉和驱动力,松江人渴望融入上海大都市,建轨交(地铁)
是几代人的梦想。现在不干更待何 时?
要率先在郊区建造轨道交通面临的确实不是一般的困难。作为亲历者,
现在回忆起来,每个关键点的突破,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
关键之一,争取项目。向市人大提案呼吁,邀专家论证做方案,争取和
汇集市各部门力量,向市领导汇报。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靠什么?靠
智慧、靠坚韧。2001 年 8 月 6 日,市政府同意“轨道交通申松线(9 号线)
列入市重大工程,开展前期工 作”。
关键之二,规划设计。无数次的现场踏看,无数次的登门求教,无数次
的讨论论证。经济发展、交通衔接是一个难题,动迁成本、建设难易也是一
个难题,噪声环境、社会影响更是一个难题。靠什么?靠科学、靠认真。当
年争论最激烈的线路走向(沿公路一侧绿化带内)、线型(高架为主,新城地
下)、车型(A 型大车,6 节编组)、运营密度(行车最短间隔 3 分钟)以及防
ౕൂ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