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松江老街巷.html
P. 85

【从景德路到阔街】




















             ㄧ黑鱼弄,1999 年(唐西林  摄)



                  化粪场的北面,印象中还有一座绝对算不上大的拱形石桥,它有着一
             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凤凰山桥,据说原名为坊后栅桥,因桥东河中设木

             栅以防民船擅入城河得名。至于为啥又叫上这么个美丽的桥名,出典就不
             详了。桥下是城河一条岔西的支流,河两侧临水民居整齐漂亮的石岸上方,
             那些半开半闭的长木窗里边,很是让人想象一个梳着长辫的主妇双手晃着

             竹针编结着头绳衫,或是在给座车里戴着反穿兜兜的娃娃一勺一勺喂着饭。
             一眼望去,还有不少居民在那淘米、洗菜、汏衣裳的滩涂石阶呢!

                  靠近桥的那幢蛮考究的楼房里,与其他住宅一样,住着不少户人家。
             其中有一家是赫赫有名的中山小学的教师夫妻和他们的上辈、晚辈。就是因
             为所谓的出身成分不好,在“文革”当中,被红卫兵、红小兵押着,头戴高

             帽子,从弄堂底的家里一直游街到中山路上。
                  要说那时弄堂里聚集人群最多的,那还得说是那三处公用自来水给水

             站。上午、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期。尤其是到了夏天,每到下午三四点钟后,
             那里就聚满了洗衣、洗碗的主妇、姑娘、阿婆们,当然也不乏老爷们儿,东
             家长西家短便是此刻最吸引人也最让人享受的内容了。

                  这条黑鱼弄,说长不算长,说短不算短,百来个门口里,多的五六户,
             少的一两户。那时节,一家五六口人还真不算是大户(尽管收水费或是过年
             时发黄鱼票、花生票时是按大户论的),粗粗算下来,一条弄堂也有一两千


                                                                               松江老街巷    073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