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53
杨维祯名字及生年考辨
———从其传世最晚墨迹论起
乡 (浙江诸暨) 所有的田地家产让与兄弟, 于元顺帝至正元年携
妻儿, 来到江浙行省省会城市杭州, 并依照通常的程序, 申请补
官。 谁知本来不该出现意外的补官程序, 并未获得执行。 或许是
因为当年铁崖任职钱清场盐司令期间, 力争减免赋税而得罪了上
级官员, 也可能是铁崖比较张扬的个性, 行省长官看不顺眼。 总
之, 杨维祯的补官一事, 不明不白地拖延下来。 此后的三四年
里, 杨维祯携家带口寓居杭州吴山, 被迫无奈, 只能靠教授学生
糊口度日。
然而人生的遭遇和人世间的许多事情, 常常是西面关门, 东
边开窗, 起起伏伏, 福祸相依。 尽管杨维祯的仕途迭遭挫折, 究
竟何日得以补官, 似乎也遥遥无期。 但是身为早年的二甲进士,
又是寓居江浙省会城市杭州, 且在元顺帝重新恢复科举之后不
久, 慕名求学的士子还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应邀来到长兴县东湖
书院之后, 既有当地豪族富家热情款待, 又有年轻后生追随吹
捧, 杨维祯的身价得以倍增, 同时又能与太湖美丽风光终日做
伴, 因此杨维祯格外兴奋, 甚至有了就此致仕隐逸、 放纵逍遥的
念头。 创作于这一时期的 《漫成》 五首之四 (《铁崖先生古乐府》
卷十) 就这样唱道: “铁笛道人已倦游, 暮年懒上玉墀头。 只欲
浮家苕霅上, 小娃子夜唱湖州。” 类似的思想, 其实在 《甲申腊
月廿五日初度》 诗中已初见端倪。
本诗中 “家人祝词心转急, 富贵今年当五十” 两句, 用西汉
朱买臣故事, 暗示当时铁崖妻儿希冀主人早日转运的心理。 据
《汉书·朱买臣传》, 朱买臣长年卖柴为生, 年过四十, 仍然贫困
— 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