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2
序章
杨维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政治舞台。 在上任天台县
尹前, 杨父谆谆告诫: “国家几年涵养, 祖父几年积累, 师友几
年讲习, 汝以一日长遽擢上第, 一命百里宰例自汝始, 汝慎诸。”
杨维桢带着父亲的希望、 嘱托和国之栋梁的自负, 怀抱着经世济
民、 忠君爱民的理想, 踏上了仕途。
然而做官毕竟不同于读书, 在元朝做官尤其不易, 对于杨维
桢这样学问高深、 人品高洁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且看这32年间他的仕途坎坷。
1328至1330年, 任天台县尹三年。
1331至1334年, 赋闲四年。
1334至1339 年, 任钱清场盐司令五年, 因父亲去世丁忧
归乡。
1339至1349年, 赋闲十年。
1350至1358 年, 历任杭州四务提举、 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九年。
1358年底, 被任命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 因兵乱未赴。
分析以上履历, 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结论: 杨维桢仕途坎坷,
不善为官。
从官阶上看, 天台县尹为正七品, 场盐司令为管理盐民之
官, 为从七品, 不升反降; 杭州四务提举为 “典市之官”, 官阶
不详; 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是刑狱之官, 为从六品; 江西儒学提
举为行省教育行政长官, 从五品, 但实际未赴任。 从官职上看,
除天台县尹为一县之尊, 其余都是俗吏而非清华之选, 并未受到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