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5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565

轧苗头, 又可写作“ 夹苗头”。如:

                     ( 1)这个鬼丫头送给他的什么东西呀!别转来想夹夹妹
                 子苗头, 一看, 不好呀!( 徐檬丹《 真情假意》)
                     ( 2)嘿, 老弟, 你嫩了, 我只要一夹苗头, 准没错。( 吕黎

                 平《 人生苦短》)
                     ( 3)老妈很自豪的说:“ 这个么, 就算不明白, 我一夹苗                             !

                 头, 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呀。”( Bab yp ace 《 乱讲》)                              "
                                                                                #
                     此外, 轧苗头的“ 轧” 还可写成目字旁一个“ 夹”。例如,                             $
                                                                                %
                 “ 程宝林至今还不想公开, 其实大家早‘ ; ’ 出苗头, 彼此心照                             &
                                                                                '
                 不宣罢了。”( 1982年5月14日《 新民晚报》)
                     不过, 从俗词源方面看, 关于“ 轧苗头” 这个词, 松江地区

                 却曾经流传过一则十分有趣的传说。
                     相传当年一代名医李时珍门下有一对松江籍的徒弟。师
                 兄姓苗, 人称苗医; 师弟姓寿, 人称寿医。学成回乡后, 师兄苗

                 医好学不倦, 医术上精益求精, 在松江一带名噪一时。而师弟
                 寿医却沉湎舒适, 不思进取, 结果出师后医术平平, 他的诊所

                 常常是门可罗雀。
                     再说, 苗医把脉“ 望闻问切” 时, 十分专注。倘若某个病人
                 病不甚重, 或是服了他开的药病情有了起色, 苗医会悠然自

                 得, 轻轻地点头; 倘若病人情况不妙, 或者服了药仍不见起色,
                 苗医会双眉打结, 缓缓地摇头。日子一久, 人们摸准了苗医的

                 这个特殊习惯, 病家要想了解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 就诊时就
                 留意看苗医的头, 这样一来,“ 轧苗头” 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

                 迅速流传开了。




                                                                               553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