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473
漯 水 渡
松江叶榭北缘有黄浦江, 江边多渡口,《 松江县志》《 松江
地名志》 乃至《 松江方言志》 等多部地方志乘提到的漯水渡便 !
为其中颇有名气的一处。 "
#
漯水渡之所以出名, 一是历史久远。据《 叶榭镇志》 载, 相传 $
%
三国时已设漯水渡, 为叶榭里民及亭林、 庄行、 邬桥等地乡民去往 &
'
松江的主要渡口之一。二是地势险要, 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五代
十国时, 吴越国与吴国曾在此大战, 吴越军败守。民国十三年
( 1924年) 秋, 直系军阀一个旅与皖系军阀三千余人为抢占漯水渡
展开激战, 皖军溃败。三是地名有趣。漯水渡, 初称“ 獭水渡”, 盖
此处有水獭傍水而居, 渡客过江, 常见水獭出水之形, 常闻水獭戏
水之声, 故渡口获此俗称。后因胆小渡客害怕水獭翻船, 忌讳
“ 獭” 字, 遂改称“ 漯水渡”。《 松江方言志》 云:漯水渡, 地名。“ 漯、
獭、 塌、 塔” 等均为入声字, 读音相同。
在我国北方,“ 漯” 主要用来表示水名、 地名, 且异地异音。
如河南省漯河市之“ 漯” 念犾狌ò 、 发源于山西省神池县东的漯水
之“ 漯” 念犾ě犻 、 山东省古水道漯河之“ 漯” 则念狋à。吴方言区用
“ 漯” 表示水名、 地名的情况比较少见, 松江漯水渡之“ 漯” 实际
上是“ 獭” 的避讳字。此外, 吴方言如松江话等常称无赖为“ 挞
皮”, 这“ 挞皮” 亦可写作“ 漯疲”, 如“ 泼皮, 俗言无赖也。《 方言
笺疏》 作漯疲, 漯, 他各切。”( 1930年《 嘉定县续志》)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