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援建记忆.html
P. 100

援建记忆

               与老师们的交往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了不让自己落

               后,我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两不误。在业余时间,我总是抽出
               大量时间阅读报刊杂志,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各类教育信息,

               还时常打电话到上海询问有关新的教育形势。空闲时,潜心阅
               读与研究教育理论相关的书籍,做大量笔记。我结合当地情况,

               把自己的体会与老师们交流,把自己想到、知道的毫无保留地
               告诉他们。在此期间,我撰写了《对腻脚乡学习困难生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对腻脚乡在实现“普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与对策》两篇论文。在我的提议下,学校重新整理图书馆,并
               开放使用,没有明文写就的校规校纪也进一步规范化。由于不

               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并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我在支教工作
               时显得游刃有余。当地不少老师有感而发:“大上海的教师到

               底不一样,知识经验那么丰富。”每当听到这些话,我总是淡
               然一笑。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
               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思维活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听课,我发现当地的教学观念相

               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较普遍,学生
               学习成绩差。要想改变这种面貌,首先要从教师入手。我以教

               研活动为突破口,推出了教研活动应重在“研”上的观点。首
               先我介绍了上海教研活动的一些模式方法,然后组织指导教师

               如何进行教学研讨,提出“学习研究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反馈总结”三段式研究步骤。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交流,


                                           8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