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0 - 松江年鉴2019
P. 350
(续表)
序号 名称 年代 简 介
天妃宫大殿为五开间,歇山顶,前后落地长窗,四面环廊。梁
柱粗硕,月梁、额枋雕仙鹤卷云纹,悬“湄州圣母”匾。1980年搬
松江 明洪武 迁至方塔园。2002年松江区人民政府重修。现已恢复妈祖神像。
8 方塔 三年 1993年10月12日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园 (1370) 2014年4月4日,砖刻照壁、望仙桥、兰瑞堂、陈化成祠、天妃
宫合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被誉为“上海
的露天博物馆”。
位于松江区佘山镇西佘山巅。同治十年(1871),耶稣会会
长法国人谷振声募集资金兴建,同治十二年(1873)落成。1925年,
拆除旧堂,由葡萄牙神甫叶肇昌(Dinitz)设计,新建“佘山圣母大
堂”,1935年11月竣工。
教堂坐东面西,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巴雪利卡式。大堂内拱顶
高19米,屋脊高22米,钟楼高38米。拱顶为钢筋混凝土,墙面为
红砖,墙体下部以金山石砌筑,石柱用金山石或斩假石,部分屋
面铺绿琉璃瓦。南、西、北设门,大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
清同治 建筑总面积1 400平方米。哥特式门柱,柱头及墙面饰花卉、天
佘山
9 天主 十二年 使、牛、羊、狮、鸟等巴洛克式石雕,圆弧形窗堂、檐部。祭坛西向,
教堂 (1873)、 以镶金嵌碧的大理石雕成。座堂用花瓷砖铺地,拼出十字纹,祭
1925年 坛与座堂用低矮的汉白玉石栏杆分隔。堂南侧为方形钟楼,上设
16柱橄榄形穹顶楼亭。堂东为翼楼,下为圣衣间,上为主教卧室。
教堂基本采用文艺复兴时代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精美华丽,举
世闻名,被誉为“远东圣母大殿”。1947年,中国首位红衣大主教
在此加冕。
1966年,钟楼顶上高4.8米、重1 800公斤的圣母举婴铜像和
大殿内部镶有彩色圣像的玻璃窗均被毁。
1981年修缮。
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李塔街88号延寿寺内。据清黄之隽《延
寿院记》,“相传唐太宗子曹王明为苏州刺史,故以姓其塔”。明
天顺元年(1457)重建,又称“礼塔”。方形,砖木结构,楼阁式,
高40.94米。七层四面,每面三间,正间设壸门。底层有廊,塔身
四角为莲幡纹石柱。底层设砖石阶梯,为壁内折上式。二层以上
明天顺 则以木梯相连。各层砖身间加楠木过梁,塔心柱下抵第六层,有
10 李塔 年间 三根木梁承托。塔身各层嵌大小模印佛像砖195块。
(1457—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
1464)
1995年,市文管委、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立项修缮,1997年7
月竣工。修缮中,李塔地宫内出土铸铁鎏金阿育王塔、银舍利塔、
银佛像、水晶杯等宋、元、明时期文物70余件。
1985年7月18日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
2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