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5 - 松江年鉴2015
P. 505
SongJiang
2015 松江年鉴
皮影戏 花篮马灯舞
皮影戏肇始于唐,兴盛于宋,约南 花篮马灯舞继承江南稻作文化精
宋时自北方传至江南。民间称皮影戏 神,反映我国民间信仰习俗和生产生
为“皮人戏”、“影戏”,松江也称“皮囝 活技艺,是江南地区民间舞蹈中重要
头戏”。松江皮影戏源于毛家塘(今七 的一支。花篮马灯舞原名“串马灯”,
宝镇联明村)的毛耕渔(1850—1907)。 以马灯和花篮道具命名,一般用于元
毛耕渔26岁投身皮影事业,奋斗33年。 宵节庆庙会中,为典型的民间艺术形
毛耕渔故世后,他的高徒在松江府组建 式。用花篮、彩马、水担、合钵、药箱、
皮影戏班,将继承江南皮影真传的松江 黄绸大伞等作为道具;伴奏音乐以打
皮影戏呈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松江 击乐为主;队形变化多端;花灯中穿
第
皮影艺术。 插戏曲人物,配以花篮伴舞和丑角串 十
四
章
文
化
艺
术
皮影戏表演
花篮马灯舞
407
南京展望 三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