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援建记忆.html
P. 91
援滇记忆
季为旱季。但 2009 年 6 月份开始,云南的雨量明显减少,至
次年 4 月,许多小坝塘、小水窑已接近枯竭,水库的水位也明
显下降。不仅庄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人的日常
生活用水都受到了限制。虽然偶尔也会下些雨,但对开裂的土
地来说,这根本无济于事,地表形不成径流,小水窑还是空的。
于是从 2010 年 2、3 月份开始,云岭大地打响了百年未遇的抗
旱大战。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从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
到地方官员,都深入一线慰问和调研,推进抗旱工作。为了做
好抗旱工作,部队官兵来了,打井队来了,各地的捐赠也来了。
记得从 2010 年上半年起,当地 70% 以上的工业、商业被
迫停产、停业,农、牧、畜、渔、林业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我
们的援建项目当然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许多道路、房屋、学校
的建设因缺水而不得不停建、缓建。金厂村是我们援建的一个
异地安置的村小组,全村约 40 户人家,因抗震需要,从半山
腰整体搬迁到山顶。金厂的规划中有个大水窖,作为今后储存
日常生活用水的地方。要完成改造任务,首先要把水窖建好。
于是我和马关扶贫办的同志多次与驻边部队协商,争取支持,
在军车上安装上大水罐,为金厂、竹林湾等 7 个村子送水。在
部队的支持下,我们通过先建水窑,再向水窖注水的方式,为
项目建设提供用水。但送水的成本较高,从几十公里外的水源
地送到村小组来回约 4 个小时,每次仅能送 5 吨水,平均每吨
水成本约 100 元左右。为了节约资金,老百姓们赶着马车、牛
车到水源地去取水,有的老百姓甚至用背扛、用肩挑,演绎了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