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援建记忆.html
P. 23

我和我的援藏伙伴们

               时。曾经有一位老将军来看望守卫边境线的战士,他在高山哨

               所旁放飞一只带来的白鸽,那白鸽在空中盘旋了一圈,立刻坠
               地,嘴吐鲜血而死。将军老泪纵横,什么话也没说,举起颤抖

               的右手向战士们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
                    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空气中的氧含量比平原地区少
               三分之一。少了三分之一的氧气,对白鸽来说无法生存;对我

               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基本的反应是头痛,脑胀欲裂,
               稍微动一动就上气不接下气;对植物来说就很难过冬,光秃秃

               的山上不长草,灰蒙蒙的沙地不见绿,干巴巴的气候不下雨。
               县城有几亩地的沙棘,就是散文里描写的“荆棘丛生”的棘。

               然而这种又难看又长刺的植物却能够耐寒,能够过冬。县政府
               把沙棘地用铁丝围圈起来,将此处作为珍贵的植物保护区。

                    原任崇明合兴乡乡长的朱友昌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没想到
               定日县是这般情景,连最起码的氧气、最起码的绿色都这么少,
               蔬菜更是十分珍稀。

                    说起他的援藏,也是他凑“热闹”凑出来的。
                    当时,崇明县委组织部小张打电话找合兴乡党委王书记联

               系选派援藏干部的有关事情,两人说完,王书记要挂电话,朱
               友昌说:“组织部小张我是认识的,我来跟他说两句  喂,

               小张吗 ? 我是友昌,要援藏的话,我也可以去的嘛  ”
                    “你年龄超过啦,40 岁以下,不考虑你。”

                    “啥人讲我 40 岁以上 ?”
                    “你等一等。”小张去翻朱友昌的档案,不一会儿电话继续:


                                           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