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援建记忆.html
P. 106
援建记忆
摩托车就更危险了。校园依山傍水而建,属敞开式建筑,没有
围墙,河边有几块老师的菜地。教室是一幢四层楼的水泥房,
外墙墙皮因风吹雨淋而黯淡脱落。山脚下是一幢学生寝室,西
边一排四合院式的平房,是教职工们的宿舍和厨房。学校里唯
一的一块水泥地是学校的操场,两个破旧的篮球架伫立在两边。
操场边郁郁葱葱地长着 20 多棵核桃树,虽然经常吃核桃,但
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核桃原是树上长出来的。这里的山前山后,
屋前屋后都种满了核桃树,每到核桃成熟的季节,当地人的手
总是黑黑的,都是剥核桃时染上的。学校每年将核桃卖给小贩,
添置一些教具。
那天刚下过雨,校园里的道路泥泞不堪。为了解决我们 5
位上海老师的住宿问题,学校临时搭建了 6 间木板房。阿瓦其
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时,坦诚地说:“我校的校舍很简陋,
教室、教学仪器、教学资料严重缺乏,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薄弱,
也给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授课带来了困难 ”。他的话深深
地触动了我们。
晚上,我独自一人睡在木板房内,心潮澎湃:面对艰苦的
生活、工作条件,我们将如何开展工作?老艄公矛盾的心态、
忧郁的脸庞又浮现在我的面前。支教老师的到来就像一颗石子
丢进水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学校老师或多或少有了危机感。
如何同学校领导、老师交流?如何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如
何在生活中求同存异,尊重民族习俗?如何把新的教育教学理
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些都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棘手问题。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