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343

RjŠF¾V ]ˆ‹,



                俯瞰我们这个报馆的天井和客堂。 我们也常常发现那个楼窗口有带盔的头

                颅向我们这边张望, 有意监视呢, 还是无心的一瞥? 不管怎样, 我们总是
                惴惴不安地存着戒备之心。
                    果然, 有一天, 干涉来了。 公共租界 (海宁路是在界内) 工部局给报

                馆送来了一纸 “传票”, 要找报纸负责人到他们写字间去谈话。 我是报馆
                的总编辑, 去了。 一个高鼻、 碧眼的洋青年坐在大写字台边转椅上, 中国
                翻译 (同样是青年) 站在他身旁。

                    “你煽动工潮?” 碧眼儿冲着我问。
                    翻译把当天的 《儿童日报》 放在我面前。 原来, 在 “国外新闻” 栏
                里, 我发表了一则短评, 对那几天罢工的人力车工人说了几句同情的话。

                    “煽动? NO ! 几天前他们就罢了工。”
                    “你们的消息来源?”

                    “照大报抄的。 大报是有闻必录, 我们是有闻必抄。”
                    “大报可没有评论。 你们教坏小孩。”
                    “我们不过教小孩懂得这世道。”
                    “以后不许再教坏小孩。”

                    我在心里回答了碧眼儿: “ 管你许不许, 我们非这样 ‘教坏’ 小孩
                不可。”

                    翻译在碧眼儿耳旁咕噜了几句, 碧眼儿双手一摊, 我扬长地走出了写
                字间。
                    从这件事, 我深切地认识到: 国家不独立, 民族不自由, 要办好文化

                事业, 等于缘木求鱼。 一年之后,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 日本帝国主义
                入侵吴淞、 闸北等地, 用枪和血, 证实了这一真理。

                                     “ 儿童公园”里的刺玫瑰


                    “儿童公园” 专门发表儿童文学作品: 童话、 寓言、 小说、 游记, 也
                经常刊载孩子们崇敬的名人的轶事、 言论。

                    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逝世后, 我们曾连登几篇有关先生的生平轶事。
                是年十一月十六日刊登的一则是:



                                                                                  333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