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72

&'()



                人, 其后到会的仅百余人, 不及三分之一。

                    国民党政府于四月七日匆匆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 提出 “绥靖、 救
                灾、 御侮” 三项议案, 汪精卫派褚民谊到沪向马相伯、 史量才等疏通, 他
                们坚决反对。 马相伯、 史量才等面责褚民谊: 守土自卫, 政府负有绝对的

                责任, 九一八祸变发生, 半壁山河沦落, 今日则收复失地之声亦已沉寂。
                而汪精卫开会词中仍称, 造成国难的责任不能专责于党, 真是撒弥天之大
                谎, 可耻孰甚! 又斥国民党所谓绥靖的目的, 在于对付共产党红军, 但据

                杨杏佛一九三一年七月亲去江西调查后写的报告, 认为农民生计不能解
                决, 地方政府不能修明, 虽无 “赤匪”, 国岂能久? 而况土劣贪污, 即为
                赤祸之制造厂。 不从政治着手而空谈救灾、 御侮、 绥靖, 是缘木而求鱼,

                同时, 《申报》 连续发表时评, 批判三项决议。 汪精卫的机关报 《中华日
                报》 和其他国民党报纸纷纷联合攻击 《申报》 不明是非, 思想左倾, 为共

                产党效力。 从此 《申报》 和国民党报纸进入短兵相接的剧烈斗争。
                    《淞沪停战协定》 签订后, 五月二十三日蒋介石下令把十九路军调赴
                福建内战前线。 蔡廷锴离开苏州的十九路军司令部去福建时, 曾到上海和

                史量才晤面, 蔡说: “我不遵守蒋介石命令, 当然不能再留在苏州这块蒋
                介石的心腹之地。 但抗日志愿, 永矢不变。” 从此蔡廷锴和史量才就中断
                联系,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说史量才和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有关, 实系欲加

                之罪, 何患无辞。
                    五月底, 蒋介石匆忙到汉口, 就任由他自己所委派的 “鄂豫皖剿共总
                司令”。 六月纠集六十三万兵力, 开始第四次 “围剿”。 除了招纳亲日反动

                的政学系政客杨永泰等参预反共机密外, 还聘德国军官主持军事工作。 史
                和宋庆龄、 杨杏佛、 陶行知、 黄炎培等分头作长时期的商谈, 一致认为

                《申报》 在此紧要关头应当表示鲜明的反内战主张。 最后, 史与陶作了一
                次深夜长谈, 由陶写成时评, 题为 《剿匪与造匪》、 《再论剿匪与造匪》、
                《三论剿匪与造匪》 共三篇, 分别发表于六月三十日、 七月二日和七月四
                日 《申报》。

                    三篇时评公开反对所谓 “剿匪”, 态度严正而坚决, 指出: 政府在政
                治上既一面造匪, 复一面 “剿匪”, 枪口不以对外, 而以之剿杀政治经济



            162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