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64

&'()



                                                        在中山西路西林路口, 区医

                                                    院 对 门 原 来 是 松 江 地 标 性 建
                                                    筑——— 尖顶高大的天主教堂乐恩
                                                    堂 ( “文革” 武斗后不久拆毁),

                                                    松江沦陷时成了日本宪兵队司令
                                                    部, 门口街上设有卡子, 有一二
                                                    鬼子兵把守, 来往行人都得稽查

                                                    后才能通过。 老松江本来就只有
                    松江抗日战争时期的通行许可证
                      资料来源:松江区档案馆。                  一条十里长街, 即今中山路。 乐
                                                    恩堂恰好是闹市区西门外的居中

                地位, 所以松江人称其东西两面为 “朝西”、 “朝东”。 我们小孩除了大人
                交代有事朝东外, 一般不会经过乐恩堂。 正巧有一次经过卡子时, 逢上一

                位乡民兴许不知道赔上一个笑脸躬个腰什么的, 遭到了站岗的东洋鬼子盘
                问毒打, 老乡一个劲地嚎叫。 来往行人谁也不敢驻足观望, 我也只瞟了一
                眼匆匆而过。 人们都说乐恩堂是个鬼门关。 那乡民的惨叫声至今犹在耳际

                回响。
                    抗战胜利前夕, 因父亲没凑够六年级学费我又辍学了, 有人介绍我到
                王子彝先生的私塾去读古文, 行啊。 王先生原是松江中学著名语文老师、

                书法家, 松江沦陷后他不愿为东洋鬼子办的学校服务回家蛰居了, 后来在
                家办个私塾, 就在小学紧隔壁。 上私塾不到一年, 东洋鬼子投降了。 第二
                年私塾停办, 王先生又回到中学教书去了, 我又失学了……

                    少年时期应该是最美好、 最醉人的, 我却是在八年沦陷中度过的, 虽
                说年幼无知, 但深印于感官的都是血泪和仇恨, 历久不易。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日
                                                                         于黄山芳苑











            154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